[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5768.8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强国;于传新;朱晓琼;查炜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5/00 | 分类号: | F01K25/00;G05B1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 生产 设备 气动 事故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生产设备中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生产因其工艺特点往往对设备运行要求具有连续性,因此许多这样的动力传动设备均配置了正常生产状态下以电源为动力的主驱动装置和生产事故状态下以压缩气源为动力的事故驱动装置。当生产失去常规动力电源或主驱动装置故障时,事故驱动以完全独立的动力源完成事故状态下的生产工艺流程。事故驱动具备两方面基本功能,一是可以利用生产动力之外的动力源独立运行,二是要满足事故状态下的生产工艺流程需求。
目前,传统的气动事故驱动装置中仍包含电力驱动的部件,操作时除了需要气源动力外,还需要准备应急电源,这增加了设备运行条件和成本。同时现有技术只是做到了事故驱动各传动部件有动作,如对各部件分别进行手动操作,但在动作关联性上没有任何控制,这大大增加了操作失误或错误的可能性,满足不了冶金生产事故状态下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控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一采用压缩气源为动力源,且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全自动的完成事故状态下的生产驱动的冶金生产设备中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包括气动控制柜,所述气动控制柜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和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的各装置的执行时序,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为气动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控制柜包括远程控制柜和气控柜,其中所述气控柜上的输出接口通过气管和所述气动马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所述气动马达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减速机以及气动离合器和气/电双控制动器,其中所述气动离合器和所述气/电双控制动器通过各自对应的气管和所述气控柜连接。
具体地,事故驱动启动时传动机构的各个装置的时序是离合器先动作,然后马达动作,最后制动器动作;事故驱动停止传动机构的各个装置的时序是制动器先动作,然后是马达动作,最后是离合器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控制柜的控制面板上设有气源压力表、低气压声光报警灯、事故驱动操作急停开关以及LCD显示屏。
1、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完全由机械及气动机构组成,实现完全单一的压缩气源为动力源使事故驱动更加安全,单一动力源准备更加容易,不用既要准备气源又要准备电源,其中一个动力源没准备好,事故驱动就无法进行,另外气动设备是纯机械结构,可靠性比电气要高
2、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利用气动自动化控制原理,采用气控柜操作,实现事故驱动在工艺上的安全可靠,即用气控柜中的逻辑控制自动实现事故驱动设备中马达,离合器,制动器等各执行部件按驱动工艺要求动作,而不是靠人为地分别操作每个执行部件,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或不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逻辑控制气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气控柜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气控柜的面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的远程控制柜的面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包括气动控制柜,所述气动控制柜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和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的各装置的执行时序,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为气动马达。
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冶金生产设备中的全气动事故驱动系统,包括气动控制柜,所述气动控制柜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和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的各装置的执行时序,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为气动马达3。所述气动控制柜包括远程控制柜1和气控柜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5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缸发动机不锈钢排气歧管
- 下一篇: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