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股骨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2899.9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箭;李棋;唐新;付维力;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韧带 解剖 重建 股骨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股骨定位器。
背景技术
文献报道,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失败率约在3.6%和15%之间。随着前交叉韧带重建数据的逐年增长,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失效的病例数也在逐渐增加,这已成为众多学者所面临的新挑战。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失效的因素众多,包括术前患膝的条件,移植物的选择、操作技术、术后的康复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有研究显示,22–79%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病例跟技术原因有关,其中最常见的为隧道的定位不准。Marchant等报道88%的失败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归咎于非解剖的重建,并指出错误的定位会影响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移植物的撞击,进而导致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少,以及降低移植物的强度。为了解决这一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提出的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已成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经典术式。然而,究竟如何才能获得精确的解剖重建目前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对股骨隧道的定位主要依靠于关节镜下的术者的经验,因此,精确的股骨隧道的定位对广大的关节镜医生来说,还只能是理想中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的曲线会变得更长,由此而带来的重建术后的并发症对患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
自从提倡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以来,许多学者便摈弃了以往依靠胫骨隧道定位器来定位股骨隧道的做法。当前,对股骨隧道的定位主要是依靠足印的解剖位置,许多学者均是在关节镜直视下依靠于经验判断进行定位并建立股骨隧道。因此,精确的股骨隧道的定位对广大的关节镜医生来说,还只能是理想中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的曲线会变得更长,由此而带来的重建术后的并发症对患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的。也有一些设计的定位器械,由一个包括一个呈弧形条状的手柄,在手柄的一端通过一调节装置连有一定位臂,但最终是靠定位臂远端的点就行定位,并且还是要依靠于关节镜下的术者的经验对点进行选择,存在定位的不精确性,另外当扩大骨隧道后,定位点往往发生大的偏移,无法控制精确的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股骨定位器,采用面定位的方式进行定位,避免因定位后扩道所导致的定位点偏移,甚至发生扩髓导致的股骨隧道后壁破裂的情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股骨定位器,包括定位盘、定位臂、条状手柄;所述条状手柄连接定位臂的一端,定位臂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盘顶面上,所述定位盘上设置有通透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盘为椭圆形,定位孔为圆形,定位孔的孔径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向底面的翻边,所述翻边的高度为0.3~0.5mm,翻边的端部呈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定位盘的一个侧边距离定位孔的边距为2~7mm,与上述侧边相对的侧边距离定位孔的边距为3~8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有二个,二个定位孔之间的中心距为8~10mm。
优选的,所述定位臂、条状手柄均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依靠设计的远点定位盘(面定位而不是点定位)可以准确进行数值测量化定位,避免因定位偏移导致扩道后隧道位置不正和扩髓导致的股骨隧道后壁破裂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中:1-定位盘、2-定位孔、3-定位臂、4-条状手柄、5-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股骨定位器的一个实施例,弧形的条状手柄4连接弧形的定位臂3的一端,定位臂3的另一端固定在椭圆形的定位盘1顶面上,定位盘1接近中央位置上设置有通透的孔径为2.5mm的圆形定位孔2,定位孔2设置有向底面的翻边5,翻边5的高度为0.3~0.5mm,翻边5的端部呈锯齿状,定位盘1的一个侧边距离定位孔2的边距为2~7mm,与上述侧边相对的侧边距离定位孔2的边距为3~8mm。
针对于双束重建,则将定位盘1扩大,并设计成两个定位孔2,孔间距为8-10mm,成为双束定位器;使得最终扩髓后双孔之见保留有2mm左右的孔壁。
类似的,可制作成三束定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2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器的车床架
- 下一篇:宫颈固定测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