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低压工况的浮动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3554.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燕;黎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骥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2 | 代理人: | 陈书香;唐晓峰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低压 工况 浮动 球阀 | ||
技术领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控制阀门,特别涉及一种重量轻、成本低,适用于低压工况的浮动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由于具有流阻小、开关迅速、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气控和电控等特点,应用范围广泛。浮动球阀是球阀中重要的一类,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由于球体与阀座形成的密封面常处在闭合状态,不易被介质冲蚀而损坏,广泛应用于船舶、石化、多晶硅、电力等行业。
浮动球阀的工作原理是靠预紧力和介质压力将球体紧紧地压在出口端阀座密封面上,形成球面密封,实现阀门的密封。浮动球阀的球体通常采用铸造或锻造的实心球体,但是在低压工况下,采用实心球体会造成材料浪费,成本提高,阀门重量增加,而且实心球体通常采用铸造或锻造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低压工况下,用空心球体代替实心球体,不但可以减轻浮动球阀的重量,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空心球体通常采用的旋压成型方法,相比较于实心球体采用的铸造或锻造法,材料利用率高,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球体加工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适用于低压工况的浮动球阀,在低压工况的浮动球阀中,采用分体式球体结构,用空心球体代替实心球体,减轻了浮动球阀的重量,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采用旋压成形工艺,易于加工,利于装配,可广泛在流体管线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的分体式球体结构的浮动球阀实现的。该球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腔中的分体式球体和用于驱动球体旋转的阀杆,在预紧力和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分体式球体与设置在阀体内腔中的阀座形成球面密封,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低压工况的浮动球阀中,采用分体式球体结构,用空心球体代替实心球体,不但能满足球阀的性能要求,还能做到重量轻,材料省,成本低,球体成形方法节能高效。分体式球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空心球体,与阀座形成球面密封;一部分为球体承压套,承受阀杆的驱动力矩。空心球体与球体承压套由连接螺栓和弹簧垫片连接而成。分体式球体的两部分易于加工,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1、一种适用于低压工况的球阀,包括第一阀体部(1)、第二阀体部(2)、设置在第一阀体部(1)和第二阀体部(2)组成的阀体内腔中的分体式球体(4)和用于驱动分体式球体(4)旋转的阀杆(3),其中分体式球体(4)与设置在阀体内腔中的阀座(5)形成球面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球体(4)通过预紧力和介质压力与阀座(5)密封接触;分体式球体(4)包括空心球体(4.1)、球体承压套(4.2)、连接螺栓(4.3)和弹簧垫圏(4.4);空心球体(4.1)和球体承压套(4.2)通过连接螺栓(4.3)和弹簧垫圏(4.4)连接。
2、根据项目1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3)为扁头阀杆。
3、根据项目1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空心球体(4.1)的厚度为(0.03~0.06)D,D为球体直径。
4、根据项目1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球体承压套(4.2)底部中心开孔,孔径为4~10mm。
5、根据项目1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空心球体(4.1)和球体承压套(4.2)的连接方式为采用一个或多个连接螺栓(4.3)和一个或多个弹簧垫圏(4.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利于装配、节能高效等特点,通过采用新结构的分体式球体,用空心球体代替实心球体,加工简单,装配方便,能够减轻阀门重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球体成形方法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浮动球阀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阀体部,2、第二阀体部,3、阀杆,4、分体式球体,5、阀座。
图2为分体式球体放大图,图中,4.1、空心球体,4.2、球体承压套,4.3、连接螺栓,4.4、弹簧垫圏。
图3为分体式球体A-A剖视图,图中,4.1、空心球体,4.2、球体承压套,4.3、连接螺栓,4.4、弹簧垫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3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