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6584.1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波;龙也;徐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12 | 分类号: | G01N29/12;G01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残余 应力 结构 缺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检测设备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
背景技术
试件在铸造、焊接、锻压、冷热校直、机加工淬火之后产生大量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和峰值过高是造成试件变形、翘曲、开裂、应力腐蚀以及抗变形能力下降、疲劳极限下降、断裂韧性下降以及抗拉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复杂试件可能存在内部结构虚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结构开裂,预应力试件应力松弛,内部支承刚度不足等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目前常见安全检测方法为:射线或超声测试;磁粉或渗透测试;声发射技术。但是当试件是个较复杂结试件时,探测设备难以进入结试件内部,难以详细探明实际情况,即使对焊缝等关键位置逐个检查也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方便的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检测设备及方法难以检测复杂试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用于对试件的残余应力和结构缺陷进行检测,包括激振装置、感测装置和显示装置;激振装置向试件输入激励,使试件产生振动;感测装置对试件的振动进行感应并形成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计算获得振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显示装置根据振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对试件上的振幅及频率进行显示,通过分析试件的振幅与频率,分析试件残余应力值大小和是否有结构缺陷产生。
上述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其中,激振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
信号发生器输出激励信号到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对激励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再传送到激振器,由激振器向试件输出激振力使试件产生振动。
上述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其中,信号发生器还可输出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改变激励信号的频率。
上述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其中,感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测振仪;
传感器感应试件的振动,并形成振动信号传递到测振仪,测振仪根据振动信号计算出振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
上述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其中,显示装置包括示波器和频率计;
示波器接收振动信号并显示振动信号的振幅,频率计接收振动信号并显示振动信号的频率。
上述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其中,试件夹持于固定位置上,试件具有用于夹持在固定位置上的夹持部位,用于接收激振力的激振部位,和用于向感测装置输出振动的感测部位;多个试件的夹持部位、激振部位和感测部位均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组件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廉。
2、适应于各种形式的结试件内部残余应力与缺陷的批量检测。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在于:设计一种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通过检测试件的固有频率或振动衰减曲线,以起到测试试件的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检测残余应力与结构缺陷的系统,用于对试件的残余应力和结构缺陷进行检测,包括激振装置、感测装置和显示装置;激振装置向试件输入激励,使试件产生振动;感测装置对试件的振动进行感应并形成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计算获得振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显示装置根据振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对试件上的振幅及频率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6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补沥青混合料低温工作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气相色谱仪的捕集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