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6853.4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迎庆;曹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0 | 分类号: | H0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开关柜 二次 模块化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开关柜二次接线方式,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低压电气成套的制作在电气系统中起着运行、保护设备的重要作用,它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规范施工。低压电气成套制作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它要求有较高的电气知识,不但要对所使用的设备性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会读电气原理图。针对一块箱柜要全面考虑设备的安装方式以及主回路的走向问题,合理布线。
现有技术中,应用在10KV环网柜的开关柜接线方式,通常是普通的控制线用BVR1.5mm2的导线对元器械件进行联接。不在同一个间隔的元器件,通过端子跨接。所有的线捆扎在一起,置于走线槽内。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二次走线比较多,工作量也很大,严重影响到二次接线的生产效率。特别是按原来的生产流程,必须先做完气箱之后才能做二次接线,二者不能同步进行,这种不合理生产流程,严重影响的生产效率。同时,这部分工作只有来项目图纸,车间才能进行生产,由于现在项目众多,人员素质量的差别,他们对图纸的熟悉程度,参差不齐,难免效率低、出错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所述负荷开关柜设有多个间隔,每个间隔设有多个元器件,不同间隔之间设有电缆线束,所述电缆线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间隔中的元器件插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由于不同间隔之间设有电缆线束,所述电缆线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间隔中的元器件插接,对电气二次接线模块化,既节省了柜子的空间、简化了接线方式、增强了工作效率,也缩短了供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接件合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3芯电缆线束,2、17芯电缆线束,3、插接件,4、端子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负荷开关柜二次模块化接线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所述负荷开关柜设有多个间隔,每个间隔设有多个元器件,不同间隔之间设有电缆线束,所述电缆线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间隔中的元器件插接。
所述电缆线束为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软电缆线束。
方案一,所述电缆线束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对应间隔中的元器件插接。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插接件包括插头和插座。
方案二,所述电缆线束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子排,对应间隔中的元器件与所述端子排插接。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二次接线的电气元件,实现分体式二次箱的生产方式。把传统的二次接线端子改为了可拆卸的接插件,将二次箱的接线工序分出来,单独做。
可以对负荷开关柜电气图纸作标准化设计,将目前的图纸按柜型及使用不同的电气元件分别做出一套常用标准的电气接线图。根据标准图纸,接线方式由原来的端子排,改成插接件方式接线。
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以往的接线模式,改进了原来的生产工艺。原有的接线方式是采用BVR1.5的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现改成用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软电缆线束,进行模块化接线。使二次接线工艺更加简洁、接线更加简单、车间工人更容易明了,也更容易操作,车间人员不必看懂电气图纸,只要按线色或是线号进行联接即可。
可以按不一样的电气要求,配置不同规格的接插件,将二次箱的接线工序分出来,单独做。采用电缆线束联结。既节省了空间,也使得柜子接线更趋于简洁化,美观化。
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提高了电气设计的出图效率,图纸的标准化,既缩短了电气设计人员的出图时间,又减少了出错率。电气图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大大地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6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箱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激光光纤的端面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