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作业安全带无线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8209.0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8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70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作业 安全带 无线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安全带无线控制器。
背景技术
按国家规定,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高空作业吊篮和操作要求规定了作业人员必须系上安全带,并将安全带上的锁扣扣在独立的安全绳上的保险器上。作业人员坠落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几乎每次都是由于作业人员未将安全带上的锁扣扣在保险器上进行高空作业时发生的。有人研发了一种安全带报警装置,即如果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报警装置就会报警。但有的高空作业人员置报警声于不顾,甚至将报警装置的电源开关关掉,强行继续作业,此时电动吊篮仍然可以正常升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使得报警装置形同虚设。并且经统计发现绝大部分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伤亡事故的原因,是作业人员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系上了安全带,但没有将锁扣扣在保险器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安全带无线控制器,它使得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上安全带并将锁扣扣在保险器上后,才能继续操作高空作业吊篮,最大限度地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空作业安全带无线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吊篮升降的电控箱,还包括信号发射器、发射器电源、信号接收器、接收器电源和控制开关,所述发射器电源用于给信号发射器供电;所述接收器电源用于给信号接收器供电;所述控制开关连接在信号发射器与发射器电源之间,用于控制信号发射器的通电或断电;所述信号发射器将产生的脉冲信号经天线发送给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经天线接收信号发射器发送的脉冲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控箱主电源的通电或断电。
所述信号发射器由编码芯片U1、发射芯片U2、电阻、电容以及四个开关组成,所述编码芯片U1的第18脚与控制开关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编码芯片U1的第17脚与发射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发射芯片U2的输出端经天线与信号接收器连接,发射芯片U2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容C1,发射芯片U2的正电源端与控制开关的另一个接线端连接,发射芯片U2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编码芯片U1的第9、14脚接地,所述编码芯片U1的第16脚与编码芯片U1的第15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2,控制开关的一端与编码芯片U1的第13、12、11、10脚之间分别连接有开关,控制开关的一端与编码芯片U1的第10脚通过导线短接,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发射器电源的正极连接,发射器电源的负极接地。
所述编码芯片U1的型号为PT2262,所述发射芯片U2的型号为9912。
所述发射器电源为12V电池。
所述信号接收器由解码芯片U4、接收模块U5、双稳态触发器U6、三极管Q1、继电器J以及电阻、电容组成,所述解码芯片U4的第14脚与接收模块U5的输入端连接,接收模块U5的输出端经天线与信号发射器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4的第10脚与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3脚连接,所述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1脚经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地,继电器J线圈的另一端与12V直流电压连接,继电器J的线圈的两端串联有二极管D1,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连接在电控箱的380V交流输入电压与电控箱的变压器的输入端之间,所述解码芯片U4的第18脚、接收模块U5的正电源端均与5V直流电压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4的第9脚、接收模块U5的负电源端均接地,解码芯片U4的第16脚与解码芯片U4的第15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4,所述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2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5脚、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4脚分别与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10脚、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正极与5V直流电压连接,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6、7、8脚均接地,双稳态触发器U6的第14脚与5V直流电压连接。
所述解码芯片U4的型号为PT2272-M4,所述接收模块U5的型号为9921A,所述双稳态触发器U6的型号为MC14013P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8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多轴传动独立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电器待机后语音提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