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及电压力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8346.4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健华;赖达英;苏雄;柏长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压力 开关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压力开关固定在电压力锅上的固定装置及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力开关的固定方式是采用一个“L”型支架,用螺钉、弹垫、螺母将压力开关固定在外锅的侧面。这种固定方式所使用的“L”支架比较大,装配工序复杂,影响压力开关工作精度;而且还要在外锅侧面的固定位处冲压一凸台平面,导致外锅在运输上不好叠放,运输成本高;同时,在装配上为了使螺钉头不刮到内锅,采用了非标准螺钉,因此材料的成本高,并且安装好后压力调试幅度大,影响装配效率。目前压力开关一般安装在凸台上,而使用凸台在运输包装时不容易叠放,会提高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压力开关工作精度,减低成本,减少装配工序的将压力开关固定在电压力锅上的固定装置及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该压力开关固定在电压力锅的外锅底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压力锅的外锅底部的凹陷部,所述压力开关固定在所述凹陷部上,所述压力开关的压力触点与电压力锅的形变感应区域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设置有定位孔和固定孔;
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压力开关上设置的定位端相配合;所述固定孔与压力开关上设置的安装孔相配合,将所述压力开关直接固定在所述凹陷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U型支架,所述压力开关通过所述U型支架固定在所述凹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支架包括2个直线部和一个弧线部,所述2个直线部设置在所述弧线部的两端,所述U型支架的2个直线部的端点固定在所述凹陷部上,所述压力开关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的弧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开关上设置有定位端和安装孔,所述U型支架的弧线部上相应的设置有定位孔和固定孔,所述压力开关的定位端与所述弧线部的定位孔相配合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的安装孔和所述弧线部的固定孔相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感应区域设置在外锅底部,所述压力开关的压力触点与所述外锅底部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锅底部上的通孔;
所述形变感应区域为电压力锅的发热盘的引脚,所述压力开关的压力触点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发热盘的引脚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锅底部上的通孔;
所述形变感应区域为电压力锅的发热盘的下底部,所述压力开关的压力触点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发热盘的下底部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外锅底部的边缘,所述凹陷部为在所述外锅底部边缘冲压成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形状与所述压力开关相适配;
所述凹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压力开关的高度。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压力开关,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所述压力开关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电压力锅的外锅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改善了传统“L”型支架的装配问题,提高了装配效率和压力开关工作精度,降低了压力调试幅度,降低了外锅的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压力开关的固定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1-外锅,101-凹陷部,102-外锅底部,103-通孔,2-压力开关,201-压力触点,3-U型支架,301-弧线部,302-直线部,4-发热盘,401-引脚,402-发热盘的下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8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浆高浓度输送系统
- 下一篇:节能型电扒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