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176.3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5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凡;李伟平;朱莹;徐晓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A01K7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收集 装置 捕鱼 渔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特别是适用于海洋的一种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
背景技术
目前,渔民一般采用船底底层拖网的方式捕捞,在0.12-0.13km2/h的扫海面积内,依靠网口前方左右两侧产生的水流扩张力使渔网扩张成一个空间,以此来完成对鱼的捕捞。渔民在起网后,需要人工将散落在整张渔网上的鱼拣起并进行收集,这样发现很多鱼苗卡在渔网网孔中,使鱼苗受到伤害。这使得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将鱼苗放生,并且对其它收集到的整张渔网中的鱼进行分类,浪费时间和人力。因此对捕鱼收集的方法还有待改进。
现有专利号为CN00815253.5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分级装置,它是由大体上为矩形的网孔阵列构成的,各个网孔都是由安装在渔网一环圈上的两根长管和两根短管围成的,其中的长管和短管都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渔网的各个环圈是通过用一个金属卷压件将环圈的两端部压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每个管件都可以绕其纵向轴线自由地转动,从而当鱼擦刮到管件上时,将会使管件发生转动,由此来避免鱼绊卡到管件上。当这种鱼分级装置被应用到一张渔网上,且该渔网在水中被拖动时,小鱼可从矩形网孔中游走,而大一些的鱼则不能游出。这样,就只捕捞那些满足最小尺寸要求的鱼。虽然该实用新型节省了将鱼苗放生的工作,但还没有对捕到的鱼按个头大小进行分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适用于海洋捕鱼的能够在捕鱼的同时对整张渔网中的鱼大小进行分类的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包括捕鱼渔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鱼收集装置,所述捕鱼渔网装置与所述分鱼收集装置拉链连接;所述分鱼收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鱼装置,该分鱼装置之间设有分鱼隔板并且通过拉链相互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还包括中空的拉伸装置,该拉 伸装置的前、后开口通过拉链与所述分鱼装置连接。
再改进,所述捕鱼渔网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分鱼装置的外围网孔最小,所述分鱼隔板的网孔大小沿远离该捕鱼渔网装置的方向逐级减小,通过在分鱼收集装置中设置了多个不同大小的分鱼隔板,能够有效得实现在捕鱼的过程中对捕到的鱼按个头大小进行分类收集。
再改进,所述捕鱼渔网装置为开口的椭圆形状,所述分鱼装置和拉伸装置为圆柱形状。
这种拉链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连接牢靠,而且方便分鱼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安装。另外还可以根据分鱼装置鱼量的大小选择是否添加拉伸装置,当某一季节某一海域的某一大小的鱼特别的多,则可以在该大小级别的分鱼收集装置处添加拉伸装置。
再改进,所述外围网孔和分鱼隔板的网孔采用矩形网孔,网孔的每一边都套有可转动的塑料管件。
在各网孔四周设置可转动的塑料管件,使得鱼游过网孔挣扎过程中会使塑料管件发生旋转,这样就不会使鱼苗受到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渔获物在水里自动集中在分鱼收集装置中,并进行初步分类。渔民可根据不同海域,不同季节渔获物种类及数量的不同,依据不同鱼种的体宽,选择相应级别的收集装置,并将选择的收集装置按级别由小到大通过拉链连接,构成分鱼收集装置。另外,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通过添加拉伸装置,若某一区域收集到的鱼太多,可在前部连接拉伸装置,增加该级别的分鱼装置的长度,实现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含有分鱼收集装置的捕鱼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级分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级分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级分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级分鱼装置的第一级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级分鱼装置的第二级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三级分鱼装置的第三级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第一级分鱼装置的第一级分鱼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第二级分鱼装置的第二级分鱼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第三级分鱼装置的第三级分鱼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