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墨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2796.0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定忠;陈光宏;庾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电子(惠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B01D29/5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陈文福 |
地址: | 5160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为保持竞争力,需要提高工艺水平,制造质量更高的印制电路板。为了实现制备质量上乘的印制电路板,需要从擦花、露铜、杂质等坏点上着手改进。
现有的印制电路板并没有使用专门的油墨过滤装置,直接将采购回来的油墨投放到生产线使用。但是,近年来国产油墨的品质不断下降,油墨中的杂质逐年增加,造成杂质问题愈加严重。为改善印制电路板质量,需要引进油墨过滤装置,用于消除来自油墨的杂质。此外,购买高级油墨过滤系统显然不适用于大量的国内企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制作简易、过滤效果优秀的油墨过滤装置。
一种油墨过滤装置,包括一作为主要支撑体的滤筒和一用于过滤杂质的滤网,滤网包括一层或多层提供过滤能力的网纱,滤筒包括一切掉底部的油墨桶,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滤筒底部或内部,所述滤网边缘与滤筒底部边缘间设有一个胶层。
将待使用的油墨倒入油墨过滤装置,油墨流经滤筒到达滤网,经由滤网的过滤,实现油墨中杂质的过滤。所述油墨过滤装置的材料为油墨桶、网纱和粘合剂,其中油墨桶作为印制电路板原材料油墨的外包装,在厂区中含量丰富,取材非常容易,同时网纱、粘合剂的购买方便,油墨过滤装置的装配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所述网纱的目数为80-140。
经多次试验发现,当网纱目数介于80-140,即每英寸(25.4mm)长度上所具有的网眼数为80-140,此时网纱过滤效果最佳,主要体现在油墨过滤速度适中且油墨中的杂质绝大部分都被滤网过滤。
具体的,所述油墨桶的重量为4KG-6KG。
为保证油墨过滤装置有足够高的工作效率,要求所述装置必须具有优秀的牢靠性;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追求牢靠性,势必造成滤筒的体积和重量过大,将带来油墨过滤装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经多次试验后发现,选择重量为4KG-6KG的油墨桶作为滤筒,既可以保证油墨过滤装置在高流量下仍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又可以保证装置较为轻便、易于操作。
所述胶层包括美纹胶。使用应用广泛的美纹胶作为粘合剂,大幅降低油墨过滤装置的制作难度。
若所述网纱为多层网纱,则至少有一层网纱在滤筒底部,所述滤网底部网纱目数最大,且上层网纱目数依次递减。通过多层不同目数的网纱协同工作,实现更优秀的过滤效果。
所述油墨过滤装置可多个组合,叠加使用。为提高油墨过滤装置过滤杂质的能力,通过多个装置组合使用的方式,实现杂质的充分多次过滤。
所述滤筒的壁厚为4-6mm。壁厚在这个尺寸范围内的滤筒具有良好的强度,并且整体重量对装置操作性影响较小,不会因装置过重而造成操作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廉且制作简易,使用厂内废弃的油墨桶与网纱制成,利用目数为80-140的网纱制成的具有优秀的油墨杂质过滤效果的滤网,在不污染油墨的前提下实现油墨杂质的过滤,保证印制电路板外观品质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过滤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过滤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括:
一种油墨过滤装置,包括一作为主要支撑体的滤筒2和一用于过滤杂质的滤网,滤网包括一层提供过滤能力的网纱1,滤筒2包括一切掉底部的油墨桶,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滤筒2底部或内部,所述网纱1边缘与滤筒2底部边缘间设有一个胶层3。
将待使用的油墨倒入油墨过滤装置,油墨流经滤筒2到达滤网,经由滤网的过滤,实现油墨中杂质的过滤。所述油墨过滤装置的材料为油墨桶、网纱和粘合剂,其中油墨桶作为印制电路板原材料油墨的外包装,在厂区中含量丰富,取材非常容易,同时网纱、粘合剂的购买较方便,油墨过滤装置的装配简单易行。
网纱目数为120。经多次试验发现,当网纱目数为120时,过滤效果最佳,主要体现在油墨过滤速度适中且油墨中的杂质绝大部分都被滤网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电子(惠阳)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电子(惠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2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管塔
- 下一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段混凝土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