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454.0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李睿哲;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02;F02M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气滤清器 出气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中,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路,由于受到涡轮增压器高温辐射的影响,一般采用硬质塑料管路,以保证管路的使用寿命。硬质管路间可增加软质波纹管段以吸收震动。根据使用材料,出气管路形状的复杂程度和支架多少,可采用吹塑或注塑工艺。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一般可安装于空气滤清器壳体干净端。在某些车型中,由于发动机舱空间有限,空气滤清器体积受到限制,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无法直接安装于空气滤清器干净端壳体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并可方便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连接空气滤清器出气口,所述出口端连接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口,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为柔性塑料材质,管壁上一体形成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座,并且管体上具有波纹管段。
优选地,所述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座具有用于与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下平面贴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用于供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插入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面还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自攻螺钉固定连接以固定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包括位于入口端的第一直管段、位于出口端的第二直管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直管段及所述第二直管段的弯管,所述波纹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直管段。
优选地,所述入口端具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出口端具有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的厚度及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的厚度及宽度。
优选地,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由吹塑工艺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上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
优选地,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别通过涡轮蜗杆卡箍与空气滤清器出气口及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口锁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采用柔性塑料材质不仅可以方便拆卸,便于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进行安装,同时具有一定的吸振作用。通过设置波纹管段加强吸振效果。通过将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座直接成型于管壁,方便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节省了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图1所示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汽车还可以包括车身、动力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包括入口端11和出口端12,所述入口端11连接空气滤清器出气口,所述出口端12连接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口。所述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用于对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内的气体温度进行感测。
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为柔性塑料材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由吹塑工艺制成。所述柔性塑料材质,可以是柔性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的管长为322mm,入口内直径为60mm,出口内直径为60mm,管壁厚为2.5mm。
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采用柔性塑料材质,可以方便安装拆卸,柔性材料也可保证管路有一定的吸收震动作用,从而可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振动,防止空气滤清器过渡晃动。
汽车空气滤清器出气导管10在其管壁上一体形成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座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座13为形成于管壁外侧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具有用于与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下平面贴合的安装面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车车轴磨削拨盘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铣边机用收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