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标注药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801.X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9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娇;陈彦田;齐念民;严琰;傅强;刘勇;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18 | 分类号: | B01L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标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分析化学领域以及精细化学领域的一种化学试剂取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标注药匙。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在称取粉末状固体试剂时,使用的取用工具均为普通的实验用药匙。由于实验室试剂众多,按照GMP标准要求,在生物医药领域、分析化学领域以及精细化学领域等,不同试剂需要使用不同的取用药匙以防止试剂的交叉污染。目前实验室一般使用便签纸进行标注或者直接使用水笔标注。这一标注方式具有以下的缺陷:
容易磨损:标签纸或水笔字在占到水、酸、碱以及实验室众多的有机试剂时会很快的破旧、磨损导致字迹模糊。
二次标注繁琐:如果需要对某一药匙进行二次标注,需要将标签纸或者原有字迹彻底清除,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借助有机溶剂对原有标记进行溶解,过程繁琐且造成药匙陈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能够智能标注并有效减少药匙混用的概率的智能标注药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标注药匙,包括勺头和勺把,所述勺把表面设有显示屏和电源开关,所述勺把内部设有微型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勺把尾部设有USB接口;所述电池、电源开关、显示屏依次相连,所述微型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显示屏、USB接口相连,所述微型控制模块通过USB接口获取外部电脑信号、处理后传输至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主要用于显示试剂名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以传输数据以及升级固件等;所述电池对上述显示屏以及控制模块供电。
优选的,所述微型控制模块包括存储单元和STM32控制板;所述微型控制模块通过USB接口获取外部电脑信号存储至所述存储单元,所述STM32控制板读取所述存储单元里指定文档内字符串信息后,将所述字符串信息输出至所述显示屏。所述微型控制模块 主要用于存储试剂名称并控制显示屏显示。所述STM32控制板是通过串行SPI通信机制将所述字符串信息输出至所述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智能标注药匙还包括勺把盖帽,所述勺把盖帽可套盖在所述勺把尾部。
优选的,所述电池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USB接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勺把为圆柱形或长方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简单方便,清晰明了;标注干净卫生,不易丢失和被更改,有效的减少了药匙混用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标注药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标注药匙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勺头、2为勺把、3为显示屏、4为电池、5为微型控制模块、6为USB接口、7为勺把盖帽、8为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标注药匙,如图1、2所示,包括勺头1、勺把2和勺把盖帽7;勺头1与勺把2相连,勺把2表面设有显示屏3和电源开关8,勺把2内部设有电池4和微型控制模块5,勺把尾部设有USB接口6;所述勺把盖帽7可套盖在所述勺把2尾部。勺把2不限于圆柱形,可为长方体等其他形状。
微型控制模块5与显示屏3和USB接口8相连。本技术方案中微型控制模块5包括自带存储单元以及miniUSB接口的STM32控制板,STM32控制板负责读取存储单元里指定文档内字符串信息,利用SPI通信机制将这些信息显示在显示屏3上。使用时,首先打开电脑中用于识别的软件,该软件集成了针对该设备识别的通用驱动程序,可实现与设备的通信连接。然后取下尾部勺把盖帽7,通过USB接口6将微型控制模块5与电脑连接,电脑识别出微型控制模块5中存储单元后可在其指定文档中写入试剂名称。电池 4与微型控制模块5相连,负责提供电源。
为了提供方便和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中电池4为蓄电池,可通过勺把尾部USB接口8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