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3884.2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简路明;唐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2 | 分类号: | C01B25/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5505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法磷酸生产中磷酸和硫酸的混酸器,该混酸器也适用于其他液体的快速混合。
背景技术
在现有各种工艺方法的湿法磷酸生产中,均需要返回部分磷酸和加入硫酸进入反应装置。由于将硫酸直接加入反应装置容易形成局部的过饱和以及局部温度过高,影响结晶的生成和长大,从而生成大量细小的硫酸钙结晶,不利于反应料浆的后端分离及洗涤,影响整体磷收率。将返回反应装置的磷酸与新加入的硫酸在进入反应槽前进行混合稀释的方式被国内厂家采用,主要的装置是混酸器,主要包括一壳体,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磷酸进液管和硫酸进液管,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混酸出口管,硫酸和磷酸进入到壳体内进行简单的混合即从混酸出口管排出。现有的混酸器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缺乏物料混合均匀所需的动力。(2)物料在混酸管内停留时间短,混合均匀的程度低,混合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硫酸和磷酸混合效果更好的混酸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酸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磷酸进液管和硫酸进液管,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混酸出口管,壳体为圆柱形,磷酸进液管沿壳体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
其中,磷酸进液管沿壳体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即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方式设置,使磷酸从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进入,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壳体内壁旋转流下。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硫酸进液管从壳体的顶端伸入到壳体内,硫酸进液管的下端口封闭,硫酸进液管下部管壁设置有若干小孔作为硫酸出口。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硫酸进液管管壁设置的小孔的出口面积之和等于硫酸进液管横截面面积。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硫酸进液管管壁设置的小孔的位置低于磷酸进液管的位置。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壳体横截面直径为磷酸进液管横截面直径的5~8倍。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混酸出口管横截面直径为磷酸进液管横截面直径的1.2~2倍。
其中,上述混酸器中,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设置有穿孔,硫酸进液管从穿孔伸入到壳体内。
进一步的,盖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圆柱形,并且将磷酸进液管沿壳体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使磷酸从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进入,因此,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磷酸进入后在进入口到壳体底部之间的内壁上形成一层自上而下沿内壁做圆周运动的磷酸物料层,当硫酸进入后能够与磷酸快速混合,达到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将硫酸进液管的下端口封闭,硫酸进液管下部管壁设置有若干小孔作为硫酸出口,硫酸通过小孔喷洒到磷酸物料层上,借助磷酸物料层沿混酸器内壁的圆周运动而迅速分散;同时,圆柱形壳体底部会破坏混合酸液在混酸器内壁上的切线运动,从而又加强了混合的效果。硫酸和磷酸在本实用新型混酸器内能够快速混合均匀,消除了直接加入硫酸造成的局部高温和硫酸的过饱和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混酸器结构简单,制作和安装方便,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适于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混酸器的剖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混酸器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壳体1、磷酸进液管2、硫酸进液管3、壳体顶端盖板4、混酸出口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酸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磷酸进液管2和硫酸进液管3,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混酸出口管5,壳体1为圆柱形,磷酸进液管2沿壳体1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圆柱形,并且将磷酸进液管2沿壳体1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磷酸进入后在进入口到壳体1底部之间的内壁上形成一层自上而下沿内壁做圆周运动的磷酸物料层,当硫酸进入后能够与磷酸快速混合,达到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所述筒体1材料可用耐硫酸、磷酸混酸腐蚀的不锈钢材质或增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非金属材质制作。
优选的,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混合效果,上述混酸器中,硫酸进液管3从壳体1的顶端伸入到壳体内,硫酸进液管3的下端口封闭,硫酸进液管3下部管壁设置有若干小孔作为硫酸出口。这样设置,使进酸时硫酸通过小孔喷洒到磷酸物料层上,借助磷酸物料层沿混酸器内壁的圆周运动而迅速分散;不仅如此,圆柱形壳体1底部会破坏混合酸液在混酸器内壁上的切线运动,当混合酸液达到底部时湍流更强烈,从而又加强了混合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