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162.9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兆丹;陈智慧;余海堂;张双茁;陈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支挡 突出 环保 型洞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公路及市政越岭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
背景技术
洞门是隧道的咽喉,也是隧道结构的唯一外露部分。从岩土体稳定上看,隧道洞口附近通常岩土体都比较破碎松散,易于失稳形成坍塌。合理的选择洞门形式,对于稳定洞口,使车辆不受坍塌、落石等威胁至关重要。同时洞门结构还应注重美化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山岭隧道常用的洞门型式有端墙式、翼墙式、环框式、削竹式等。端墙式、翼墙式洞门适用于洞口陡峭、山体偏压的洞口,其缺点是洞口开挖量大,不利于洞口边仰坡稳定,圬工量大,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差;削竹式洞门适用于地形平缓、开阔的地段,自然环保,缺点是对洞口边仰坡无支挡作用。如何实现在陡峭偏压山体上修建环保型洞门,控制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减少占地,同时减少人工化痕迹,美化洞口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它能够有效提高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改善隧道洞口周边环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包括明洞结构,所述明洞结构两侧设有支撑洞口仰坡的洞门端墙,洞门端墙外侧沿路基两侧设有边坡支挡结构,所述洞口边仰坡表面铺设有绿色防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明洞结构与洞门挡墙之间采用锚固筋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洞门端墙顶部横向设有仰坡排水沟,所述洞门端墙内部开有连通仰坡排水沟与地下排水通道的端墙排水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边坡支挡结构上开有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同时兼顾边仰坡防护、明洞回填及洞口景观三大主要功能,既解决了目前端墙式、翼墙式洞门景观效果差,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又解决了削竹式洞门无法有效进行支挡的问题,有效减少洞口开挖,有利于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应用前景广阔。
本实用新型的明洞结构与端墙之间采用锚固筋进行连接,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设置有洞口端墙,可有效阻挡被雨水冲刷的明洞回填土,防止洞口仰坡溜坍。设置有排水沟、泄水孔等排水系统,及时有效排除地表及地下水,防止土体软化造成边仰坡失稳。在端墙外侧沿路基两侧设置有边坡支挡结构,可减少路基开挖高度,有效提高洞口边坡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明洞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洞门端墙施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挡结构施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防护层施工示意图。
其中:1-明洞结构;2-洞门端墙;3-边坡支挡结构;4-泄水孔;5-端墙排水孔;6-仰坡排水沟;7-锚固筋;8-绿色防护层;9-洞口边仰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明洞结构1,所述明洞结构1两侧设置支撑洞口仰坡的洞门端墙2,明洞结构1与洞门挡墙2之间采用锚固筋7进行连接,可提高明洞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洞门端墙2外侧沿路基两侧设置边坡支挡结构3,可减少路基开挖高度,有效提高洞口边坡稳定性。在所述洞口边仰坡9表面铺设绿色防护层8,不仅可减少人工化痕迹,美化洞口景观,而且绿化层与周边环境结合可起到减少圬工、加固洞口边仰坡、防止冲刷的效果。
所述洞门端墙2顶部横向设有仰坡排水沟6,所述洞门端墙2内部开有连通仰坡排水沟与地下排水通道的端墙排水孔5,边坡支挡结构3上开有泄水孔4。设置有排水沟、泄水孔等排水系统,可及时有效的排除地表及地下水,防止土体软化造成边仰坡失稳。
本实用新型带支挡的突出式环保型洞门的施工顺序如图4-7所示,首先进行明洞主题结构的施工,然后在明洞结构两侧进行洞门端墙、排水沟、排水孔的施工,在进行洞口边坡支挡结构的施工,最后进行明洞边仰坡回填绿化施工,铺设绿色防护层。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泡沫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不动管逐级逐层双封压裂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