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的电热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173.7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援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文援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磁炉感应加热技术的电磁感应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水热壶包括壶体及电源底座,在壶体及电源底座上各设有一电连接器,当烧水时,壶体放在电源底座上;不烧水时,可将壶体取下,比较占用厨房的地方,而且有时会出现电源线引线不能够长。在电源底座内接有L、N及地线三根线,当电热水壶身不放置在电源底座上时,三根带电线就会裸露在外表面,容易发生触电,使用不安全;而且电热水壶的发热元件直接与壶体、水接触,当使用时间长后绝缘度就会降低,导致漏电事故时常发生。
目前,电磁炉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了,而且电磁炉的使用量每年以几千万台的数字增长。现有的电磁炉多数都带烧水功能,但是其不能够准确判断出有多少水,会出现烧水时间过长,造成电能的浪费,而时间过短水又烧不开等问题;或者因为锅具的不同,导致烧水出现煮不开的现象,或者是老化水的现象。有些人可能会利用电磁炉的火锅的功能进行烧水,要么进行定时设置,设置时间后可能出现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现象,要么要专人看护,比较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当开水烧开时能自动断电或无水时能自动断电的,不需要电连接器及市电插头的,不会对人身产生任何危害的,与电磁炉配套的电磁感应的电热水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电磁感应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导热结构及底座,所述导热结构安装在壶体内的底部,在所述壶体上设有手柄,所述底座安装在壶体的底部并位于导热结构的下方;
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安装在导热结构上;及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底座内并位于电热元件的下方,电磁线圈与电热元件并联构成并联回路。
在所述手柄上安装有蒸汽开关,所述蒸汽开关串接在串联回路中。
在所述导热结构的底部安装有防干烧开关,所述防干烧开关串接在串联回路中。
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与电阻串联后并接在电热元件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电磁线圈能够更好吸收电磁炉发出来的磁能(感应电流),当开水烧开时能自动断电或无水时能自动断电,有效杜绝了电热水壶漏电和电磁炉煮水不开或者时间过长的问题,不需要电连接器及市电插头的,不会对人身产生任何危害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如图1至3所示,其是一种电磁感应的电热水壶,包括:
壶体1、导热结构2及底座5,所述导热结构2安装在壶体1内的底部,在所述壶体1上设有手柄11,所述底座5安装在壶体1的底部并位于导热结构2的下方;
电热元件3,所述电热元件3安装在导热结构2上;及
电磁线圈4,所述电磁线圈4安装在底座5内并位于电热元件3的下方,电磁线圈4与电热元件3并联构成并联回路。
工作时,如图4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放在电磁炉10上,接通电源,电磁线圈4吸收电磁炉10的磁能并产生电能,该电能供给发热元件3,发热元件3产生热量通过导热结构2将热量传递给壶体1内的水。
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电源插座或插头,有效解决了漏电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为,在所述手柄11上安装有蒸汽开关7,所述蒸汽开关7串接在上述串联回路中。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为,在所述导热结构2的底部安装有防干烧开关8,所述防干烧开关8串接在上述串联回路中。
为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为,在所述底座5上设有工作指示灯6,所述工作指示灯6与电阻9串联后并接在电热元件3的两端。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文援,未经梁文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反器电路
- 下一篇:振动片、振子、振荡器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