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除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247.7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林;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军林;马勇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B04B5/00;B04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1239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对冷镦机、数控机床、自动攻丝机等加工机床加工后的零件或切屑表面进行脱油的自动除油机。
背景技术
就现在的对冷镦机、数控机床等加工机床加工后的零件或切屑表面的脱油设备都是需要人工的将零件添加至离心机里面进行脱油,但是这样其设备不具备油液的回收功能,且人工的操作效率低,在添加零件时,对操作人员容易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机械操纵、效率高、操作方便且安全性能强的自动除油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自动除油机,包括离心机、自动上料装置、控制柜和下料装置,其中
所述的离心机包括离心筐和带动离心筐转动的离心电机;
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一端承载产品运动另一端置于离心筐上端的上料架和带动上料架运动的上料电机;
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置于离心筐下方的出料口和承接产品的接料斗和对离心筐内进行出料的出料动力装置;
且所述的控制柜分别和出料动力装置、上料电机、离心电机通过光电控制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离心机和上料架的上端之间还设置有一储料装置,所述的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斗和挡料板和带动挡料板运动且通过控制柜控制的挡料动力装置。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还包括一接油盘,所述的接油盘通过回油管对离心机排出的油液进行回收。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离心机内置在一除油箱内,且所述的挡料板置于除油箱的上端面,离心筐内设置有一出油口,且所述的回油管和除油箱的底部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出料动力装置为可以带动离心筐向出料口倾斜的气缸,且所述的气缸一端和离心机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除油箱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挡料动力装置为一和挡料板固定连接的气缸。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离心机和除油箱的连接处设这有至少一个的减震器,且在离心筐外还置有一离心筐防护罩。
上述的一种自动除油机中,所述的离心筐四周设置有多个脱油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其自动上料装置来实现了其机械上料加工操作,进而来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解决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本装置通过控制柜来控制出料动力装置、上料电机、离心电机和挡料动力装置来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除油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除油机,包括离心机、自动上料装置、控制柜300和下料装置,其中
所述的离心机包括离心筐100和带动离心筐100转动的离心电机102;
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一端承载产品运动另一端置于离心筐100上端的上料架400和带动上料架400运动的上料电机401;
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置于离心筐100下方的出料口103和承接产品的接料斗700和对离心筐100内进行出料的出料动力装置103;
且所述的控制柜300分别和出料动力装置103、上料电机401、离心电机102通过光电控制连接。通过上述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和控制柜的全自动化控制来实现整个加工流程的全自动化操作,进而来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提高安全指数。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心机和上料架400的上端之间还设置有一储料装置,所述的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斗600和挡料板602和带动挡料板602运动且通过控制柜控制的挡料动力装置601。
上述中,为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改善工作环境,还包括一接油盘500,所述的接油盘500通过回油管502对离心机排出的油液进行回收,所述的离心机内置在一除油箱606内,且所述的挡料板602置于除油箱606的上端面,离心筐100内设置有一出油口101,且所述的回油管502和除油箱606的底部连接。通过回油盘500和回油管502来实现油液的回收。
上述中,所述的出料动力装置103为可以带动离心筐100向出料口倾斜的气缸,且所述的气缸一端和离心机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除油箱606固定连接。所述的挡料动力装置601为一和挡料板602固定连接的气缸,通过其气缸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军林;马勇,未经王军林;马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底板横向错台分缝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中频炉冷却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