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276.3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汇泉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4 | 分类号: | D01D11/04;H05F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丝 静电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融纺丝设备领域,特别地,是一种用于监测纺丝静电的监测导辊。
背景技术
熔体纺丝化学纤维的主要成形方法之一,简称熔纺。合成纤维主要品种涤纶、锦纶、丙纶等都采用熔纺生产。熔纺的主要特点是卷绕速度高、不需要溶剂和沉淀剂,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熔点低于分解温度、可熔融形成热稳定熔体的成纤聚合物,都可采用这一方法成形。化学纤维的制备,通常是先把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然后经过过滤、计量,由喷丝头(板)挤出成为液态细流,接着凝固而成纤维。此时的纤维称为初生纤维,它的力学性能很差,必须经过一系列后加工工序才能符合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后加工主要针对纤维进行拉伸和热定形,以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熔纺纤维刚成形时几乎是干的,容易积聚静电,纤维间的抱合力差,与设备的摩擦力大,因此在卷绕前要经过给油、给湿处理,使纤维顺利地卷绕并可改善其后拉伸的性能,但是给油、给湿处理的纤维会造成空气和自身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静电监测导辊,该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有效熔纺纤维的静电,并以此做出除静电措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纺丝静电监测导辊包括导辊和与所述导辊同轴设置的轴体,所述导辊的周向上开有容纳熔纺纤维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电层,所述沟槽的槽沿上设置有接触所述熔纺纤维的导电纤维,所述导辊的内部设置有监测电容和带输出控制器的供电构件,所述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监测电容的一极电气连接,所述监测电容的另一极与监测电路电气连接,所述导电纤维与所述输出控制器的负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由导电橡胶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电容由导辊内的两圈同轴设置的金属薄膜夹持绝缘材料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控制器只在所述监测电路监测的静电数据大于规定范围时才进行输出。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构件由设置在所述轴体内的永磁体和设置在所述导辊内的线圈组成的磁感应电机构成,所述线圈围绕所述永磁体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外侧设置有金属屏蔽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当所述监测电路监测的静电数据大于规定范围时,所述输出控制器连通所述供电构件的负极至所述导电纤维,消除所述熔纺纤维上的静电,保证熔纺作业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纺丝静电监测导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熔纺纤维;100、导辊;110、线圈;200、轴体;300、金属屏蔽层;400、监测电容;510、导电层;520、导电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纺丝静电监测导辊包括导辊100和与所述导辊100同轴设置的轴体200,参阅图2,所述导辊100的周向上开有容纳熔纺纤维10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电层510,所述沟槽的槽沿上设置有接触所述熔纺纤维10的导电纤维520,所述导辊100的内部设置有监测电容400和带输出控制器的供电构件,所述导电层510与所述监测电容400的一极电气连接,所述监测电容400的另一极与监测电路电气连接,所述导电纤维520与所述输出控制器的负极连接。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所述导电层510由导电橡胶构成,柔软的导电橡胶更易与所述导电纤维520贴合。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所述监测电容400为导辊100内的两圈同轴设置的金属薄膜夹持绝缘材料构成,不影响导辊100的动平衡。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所述输出控制器只在所述监测电路监测的静电数据大于规定范围时才进行输出,当所述熔纺纤维10不带静电或者带不足以影响纺丝的静电荷时,关闭所述供电构件,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干扰。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所述供电构件由设置在所述轴体200内的永磁体和设置在所述导辊100内的线圈110组成的磁感应电机构成,所述线圈110围绕所述永磁体设置,所述磁感应电机使整个装置免除布线的麻烦。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所述线圈110外侧设置有金属屏蔽层300。
上述的纺丝静电监测导辊的运行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汇泉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汇泉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