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落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4932.X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章继名;姚迎国;刘少华;牛琰;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长江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38 | 分类号: | B65H54/38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损落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卷铜线的耐磨落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落线机均采用独立的压头,每个压头到转盘表面的间隙靠调节内部压簧的弹力来控制,且压头的材质多为橡胶,橡胶材质的压头不耐磨,需要频繁更换,损耗大。同时压头和转盘表面的间隙需要通过人工手段来调节,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且难以保证各压头到转盘表面的间隙相等,误差较大,调整一致性差。由于各压头到转盘表面的间隙不相等,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跳线、乱线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损落线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落线机,它包括落线机本体、转盘和沿转盘圆周方向上安装的若干压线装置,所述的压线装置包括底座和与转盘相适配的滚轮,所述的底座一端活动连接压线脚,另一端固接固定座,所述的压线脚与固定座间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两端分别连接压线脚和固定座,所述的压线脚工作端固接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滚轮是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装置是气缸或者油缸中任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通过铰接或销连接与压线脚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装置两端分别通过销连接或螺栓连接与压线脚和固定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线装置的数量为四到八个。四个压线装置能够以最少的设备来达到目的,使用八个压线装置则能达到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结构的落线机,能够更好的控制铜线与转盘的间隙,做到整体一致性,避免了工作中出现的跳线、乱线等现象。同时将原来的橡胶压头改变为滚轮,能够减少设备的磨损,解决工作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的压头的问题,使得设备能够长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压线装置示意图。
图中所示:1 落线机本体,2 转盘,3 压线装置,4 底座,5 滚轮,6 压线脚,7 固定座,8 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选择优选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耐磨落线机,它包括落线机本体1、转盘2和沿转盘圆周方向上安装的若干压线装置3,压线装置3包括底座4和与转盘相适配的滚轮5,底座4一端连接压线脚6,另一端固接固定座7,压线脚6与固定座7间设有驱动装置8,所述的驱动装置8两端分别连接压线脚6和固定座7,所述的压线脚6工作端固接滚轮3。
沿转盘圆周方向上安装若干压线装置3,压线装置3均匀分布在转盘2周边。四个压线装置能够以最少的设备来达到目的,八个压线装置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本实施例采用八个压线装置以使得设备达到最佳效果。压线装置的压线脚6与驱动装置8连接,驱动装置8安装在固定座7上,通过驱动装置8控制压线脚6的位置,从而调整与转盘的间隙,驱动装置8可以是油缸或者气缸,本实施例采用气缸驱动。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驱动装置两端分别通过销连接或螺栓连接与压线脚6和固定座7相连接,本实施例都采用销连接。压线脚6与底座4连接,因为压线脚的位置是由驱动装置8所控制的,为保证压线脚6能够正常工作,压线脚与底座为铰接或者销连接,本实施例采用销连接。压线脚6的工作端固接滚轮5,这样的结构使得原来铜线与压线脚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摩擦力。原先的压线脚6的前端设有压头,压头的材质多为橡胶材质,橡胶是不耐磨的,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滚轮采用轴承,很好的解决了耐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的控制铜线与转盘的间隙,做到整体一致性,避免了工作中出现的跳线、乱线等现象。同时将原来的橡胶压头改变为滚轮,能够减少设备的磨损,解决工作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的压头的问题,使得设备能够长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长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铜陵长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49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