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5258.7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鲁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 | 分类号: | H04B10/0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2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pin tia 响应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尤其是一种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PIN-TIA响应度的检测方法是:用1MHZ的频率驱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激光器发出的光经过衰减器衰减到相应的光功率值,再输入到PIN-TIA,PIN-TIA加电后用示波器观察PIN-TIA引脚D+或D-的峰-峰幅值(Vpeak),若幅值小于给定参数,则判定不合格。现有方案的缺陷是:更换不同波长的PIN-TIA时需要更换相应波长的发射电路;衰减器比较昂贵,且衰减到相应光功率需要手工调整耗时较长;示波器比较昂贵,且读值时需要认真观测,否则误差较大。
由于以上原因,现有方案不能满足PIN-TIA大批量测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新型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新型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光器、选择器、光衰减器、升压电路、微控制单元、1:2分路器、PIN-TIA和放大整形电路;激光器的控制端均与微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与选择器的输入端连接;选择器的输出端与光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光衰减器的控制端通过升压电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与1:2分路器的输入端连接;1:2分路器的一个输出端通过PIN管与微控制器连接,另一个输出端连接PIN-TIA的输入端;PIN-TIA的输出端通过放大整形电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光衰减器为MEMS VOA。所述微控制单元为C8051F350。所述升压电路包括LM2733芯片。所述放大整形电路为AD8656。所述新型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还包括与微控制单元连接的数码管和按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检验快速、准确、高效和低成本的优点,可以用于PIN-TIA的大规模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主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光器、选择器、光衰减器、升压电路、微控制单元、1:2分路器、PIN-TIA、放大整形电路、数码管和按钮。在该实施例中,八个激光器的输入端接收1MHZ的驱动信号,控制端均与微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与选择器的输入端连接。选择器的输出端与光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光衰减器为海宁华平生产的MEMS VOA,其控制端通过升压电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其输出端与1:2分路器的输入端连接。1:2分路器的一个输出端通过PIN管与微控制器连接,另一个输出端连接PIN-TIA的输入端;PIN-TIA的输出端通过放大整形电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微控制单元采用具有24位ADC和8位DAC的C8051F350。升压电路选取以LM2733为核心芯片,输出高压可控的电路。放大整形电路采用德州仪器的AD865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按钮等输入部件向微控制单元(MCU)输入预设的待测PIN-TIA类型并确认;打开相应的激光器,并关断其他无关的激光器,通过1:8选择器将其耦合到MEMS VOA输入端;MCU调节DAC输出,控制升压电路输出电压不同的电压对应不同的出射光,经过1:2光分路器后,生成两束光功率相同的光,其中一路通过PIN管反馈给MCU ADC,经过ADC转换成数字量后和预设光功率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再次调节DAC,重复多次该过程直至输出光功率和预设光功率相同;PIA-TIA输出的峰-峰幅值(Vpeak,100mV左右)经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到2.5V左右(即25倍的放大倍数),用模拟开关在峰值时采样其峰值电压并在谷值时保持,这样就将1MHZ的脉冲波形整形为直流电平,用MCU经过模数转换并经过运算后直接用数码管显示。
从上可知,该PIN-TIA响应度检测电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地判定PIN-TIA是否合格,能够实现高效、准确和大批量的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5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媒体云端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