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桥式IGBT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6412.2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3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葛琼璇;张波;张树田;李雷军;张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1/088 | 分类号: | H02M1/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046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igbt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并联桥式IGBT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式并联IGBT驱动装置包括:系统控制模块(9),光纤接收模块(1)、光纤发送模块(2)、IGBT驱动模块(3)和驱动输出模块;光纤接收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系统控制模块(9)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光纤接收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3)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光纤发送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3)的故障信号输出端,光纤发送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系统控制模块(9)的信号输入端;驱动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3)的驱动信号输出端,驱动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桥式并联IGBT电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桥式IGBT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接收模块(1)由第一、第二两个光纤接收器(U1、U2)和第一、第二两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1、T2)组成;所述的光纤发送模块(2)由光纤发送器(U3)、逻辑与或非门电路(U4)、第三、第四两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3、T4)组成;系统控制模块的第一脉宽调制光信号的输出端(O1)连接第一光纤接收器(U1)的信号输入端,第一光纤接收器(U1)的信号输出端接第一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1)的输入端,第一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1)的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信号输入端(inA);系统控制模块的第二脉宽调制光信号的输出端(O2)连接第二光纤接收器(U2)的信号输入端,第二光纤接收器(U2)的信号输出端接第二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2)的输入端,第二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2)的输出端连接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信号输入端(inB);IGBT驱动模块(U5)的两个故障输出端(SO1、SO2)经第三电阻(R3)连接到第三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3)输入端,第三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3)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4)的输入端,第四反向施密特触发器(T4)的输出端连接到逻辑与或非门电路(U4)的输入端,逻辑与或非门电路(U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光纤发送器(U3)的信号输入端,第一光纤发送器(U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系统控制模块的第一光信号的输入端(I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桥式IGBT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GBT驱动模块(U5)具有两路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和两路故障反馈输出端,两路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方式同时驱动两个IGBT;所述的驱动输出模块包含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和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四个驱动模块均为由二极管、电阻、电容组成的限压限流电路;
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集电极(CA)经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十二电阻(R12)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集电极(C1);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栅极(GA)经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十三电阻(R13)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栅极(G1);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发射极(EA)经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十四电阻(R14)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发射极(E1);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栅极(G1),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发射极(E1);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九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栅极(G1),第九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经第一驱动输出模块(5)的第七电容(C7)连接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1)的发射极(E1);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集电极(C2);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栅极(GA)经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十电阻(R10)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栅极(G2);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一路驱动发射极(EA)经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十一电阻(R11)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发射极(E2),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发射极(E2),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栅极(G2),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七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栅极(G2),第七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经第二驱动输出模块(4)的第六电容(C6)连接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2)的发射极(E2);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集电极(CB)经第八电阻(R8),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十五电阻(R15)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集电极(C3);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栅极(GB)经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十六电阻(R16)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栅极(G3);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发射极(EB)经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十七电阻(R17)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发射极(E3);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十稳压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栅极(G3),第十稳压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发射极(E3),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十一稳压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栅极(G3),第十一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经第三驱动输出模块(6)的第八电容(C8)连接到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3)的发射极(E3);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的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5)的阴极,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4)的集电极(C4);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栅极(GB)经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的第十九电阻(R19)连接到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4)的栅极(G4);IGBT驱动模块(U5)的第二路驱动发射极(EB)经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的第二十电阻(R20)连接到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4)的发射极(E4),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的第十二稳压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到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4)的栅极(G4),第十三稳压二极管(D13)的阴极经第四驱动输出模块(7)的第九电容(C9)连接到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4)的发射极(E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64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