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7249.1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8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焯耀;何一宗;蒋武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它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nano-SIM卡,nano-SIM卡被称作纳米型SIM卡,又被称作第四形式要素集成电路板,是新一代的手机SIM卡。它比正在使用的micro-SIM面积更小,更薄。nano-SIM卡目标是替代安装在手机上的micro-SIM,其更小的尺寸将会为增加的内存和更大的电池释放空间,有助于手机厂商生产更轻薄的产品,因此,nano-SIM卡为SIM卡发展的趋势。
见图1-3所示,为现有一种纳米型SIM卡用的卡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座61、安装于绝缘座61上的信号端子62、开关端子63、推插触发结构64以及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壳体65,其中,壳体65配合绝缘座61形成一供纳米型SIM卡插入的插卡空间60。所述的信号端子62包括:主体框架621、成型于主体框架621前端的引脚部622及沿主体框架621内沿向后延伸的弹性臂623,该弹性臂623端部成型有向上隆起并显露于插卡空间60中的接触部624,其中,信号端子62中主体框架621的外围与所述的绝缘座61一体固定,弹性臂623端部的接触部624凸显于插卡空间60中。
使用时,将纳米型SIM卡插入所述的插卡空间,纳米型SIM卡的导电触点与信号端子中弹性臂端部的接触部抵触,此时,弹性臂被压下而产生恢复力,令接触部能够与纳米型SIM卡的导电触点抵触,使卡连接器与纳米型SIM卡形成稳定的电性导通。
由于上述结构中信号端子的弹性臂较短,导致其弹性恢复力较差,特别是位于插卡空间前端的信号端子,其在纳米型SIM卡推进或退出过程中,与纳米型SIM卡接触时间最长。因此,该弹性臂与纳米型SIM卡经多次接触后,弹性臂因其弹性恢复力较差而容易下陷,令位于弹性臂端部的接触部不能够时刻与纳米型SIM卡的导电触点形成紧密抵触,导致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故而影响整个卡连接器的质量,降低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卡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上的信号端子、推插触发结构以及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壳体,其中,壳体配合绝缘座形成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插卡空间;所述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固定于绝缘座上并分别显露于所述插卡空间前后两端的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该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主体框架、成型于主体框架后端的引脚部及沿主体框架内沿向前延伸后再迂回并向后延伸成型的弹性力臂,该弹性力臂呈“U”字形,且该弹性力臂端部成型有向上隆起并显露于插卡空间前端的接触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框架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弹性力臂包括:沿主体框架中开口的后端内壁处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臂、沿该延伸臂前端向侧面延伸并向上弯折成型的连接部以及沿连接部侧壁向后延伸成型的所述的接触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触部的起始部分与所述延伸臂平行。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延伸臂上下端面分别与主体框架上下端面齐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沿所述延伸臂前端的侧面向上倾斜。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与延伸臂之间形成的角度为40°-55°。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固定在绝缘座上后,其引脚部分别沿第一端子孔中两个相对的孔壁伸出,并通过该第一端子孔显露于绝缘座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结构与第二信号端子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包括:主体框架、成型于主体框架前端的引脚部及沿主体框架内沿向后延伸的力臂,该力臂端部成型有向上隆起并显露于插卡空间后端的接触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中对应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端子孔及第三端子孔,该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分别穿过该第二端子孔及第三端子孔显露于插卡空间的前端和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单元式幕墙
- 下一篇:一种新型雨水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