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0041.0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3/186 | 分类号: | G08B13/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智能 防盗 传感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系统,尤其是一种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采用电信号来探测盗情,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强电等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设防方便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
系统采用多种强度调制型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和复用技术同时监测多处安全,能自动发送短信、拨打手机或固话报警,无需人员值守,尤其适用于易燃易爆、潮湿、腐蚀等环境的安全监控,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没有电子元器件,具有本质安全、灵敏度高、误报率低、不惧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包括多个光源和多个光电探测器,与所述光源相连的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和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或两个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所述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和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或两个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分别与不同的光电探测器相连,所述光电探测器依次连接电路信号处理器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终端接收器、现场声光报警器和短信手机固话报警器,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器连接远程控制设备。
所述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包括U形设置的光纤传感器和位于光纤传感器上方的微弯变形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一端与光源相连,另一端与光电探测器相连。藏置于门口的地毯内。
所述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包括与光源依次相连的发射光纤、发射准直器、接收准直器和接收光纤,所述接收光纤与光电探测器相连。
所述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为两套以上,安装于门和窗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灵敏度高,误报率低,体积小,安装、维护方便,且维护成本低;由于传感器采用光纤,具有不带电、不惧电磁干扰、本质安全、光纤形状细长、隐蔽性强的优点;多个传感器同时工作,点式定位,能迅速反应,出现盗情时现场声光报警,同时发送短信或拨打手机和固话报警,无需人员值守,降低成本;在石油、燃气和化工等领域的防盗自动报警系统中,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的两重传感器都由光纤制成,不惧电磁干扰,且耐污染、防腐、防潮,非常适合于这类场所的防盗探测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的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的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光纤智能防盗传感器系统,包括两个光源1,与所述一个光源1相连的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2和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所述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2和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分别连接一个光电探测器4相连;所述另一个光源1连接两个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所述两个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分别连接一个光电探测器4,所述光电探测器4依次连接电路信号处理器5和单片机6,所述单片机6分别连接通信终端接收器7、现场声光报警器8和短信手机固话报警器9,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器7连接远程控制设备10。
如图2所示,所述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2包括U形设置的光纤传感器21和位于光纤传感器21上方的微弯变形器22,所述光纤传感器21的一端与光源1相连,另一端与光电探测器4相连。藏置于门口的地毯内。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2基于微弯原理,利用压力使光纤发生微弯损耗的原理,选用通过检测光纤纤芯中的传导光强度调制去检测来探测盗情。采用U字型设计形式,光纤之间间距为光纤微弯板的临界周期的奇数倍,灵敏度最佳。将压力式光纤防盗传感器藏置于门口的地毯内,当有窃贼站在地毯上时,使光纤产生微小形变,光纤进而产生微弯损耗,输出光纤光强减弱,最终导致输出电压减小。
如图3所示,所述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包括与光源1依次相连的发射光纤31、发射准直器32、接收准直器33和接收光纤34,所述接收光纤34与光电探测器4相连。
所述对射式光纤防盗传感器3为两套以上,安装于门和窗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0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