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角度翻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0054.8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1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穆树亮;张卫;杨力;徐海亮;赵专东;米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角 度翻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制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转角度翻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缝钢管轧制生产线中,环形炉出入口辊道通常不会平行布置,为调节坯料的物流方向,需采取使坯料转角度的措施。常用方法有两种:如将出炉辊道V形辊加平直段,辊道沿圆弧布置;或在入炉辊道前增加转坯台架。对于弧线辊道方法,需将各辊沿弧线布置,以改变管坯传送方向,不仅设计、安装、调整都比较繁琐,且需占用大面积作业空间,加长了作业线长度,拖延了生产节奏;对于增加转坯台架方法,至少需要增加拨入台架和拨出台架两道工序,且转坯台架占用空间较大,钢坯在转角度过程中有“摔”、“靠”的环节,受此影响,在此工位的噪声和冲击都较大,设备安装地脚螺栓经常松动,混凝土基础易出现被撞松或局部碎裂等现象。且管坯转角工序一般设置在6米平台下提升链前面,这里还可能有测长、称重、剔除、冷定心等工序,设备密集,使安装、检修都更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转角度拨料方案在结构与使用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角度翻料装置,该转角度翻料装置能够在设备间传递时,同时实现管坯或钢管的转角度布置。其中的转角度翻料装置设计、制造简单,不增加额外工序,冲击和噪声很小,符合对管坯或钢管的“轻拿轻放”原则,有利于保护物料外表面不被磕伤,有利于改善和简化工艺路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角度翻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来料台架和送料台架之间的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运送柱状坯料的多个拨料叉,每个拨料叉均包括料叉头和料叉杆,料叉杆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从传动轴的一端向传动轴的另一端,料叉杆的长度依次减小,当传动轴以传动轴的轴线为轴转动时,所有拨料叉的料叉头的运动轨迹均位于同一个以传动轴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圆锥台的侧面上。
传动轴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相邻的两个拨料叉之间的距离相同。
传动轴的轴线到来料台架的距离等于传动轴的轴线到送料台架的距离。
所述圆锥台的顶角大于0°小于等于8°。
传动轴的轴线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
当拨料叉转动到接料位置时,坯料的轴线与地面平行;当拨料叉转动到送料位置时,坯料的轴线也与地面平行。
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和长度最短的拨料叉之间还设有挡叉,挡叉包括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挡叉杆,挡叉还包括能够阻止坯料沿轴向移动的挡叉头,当传动轴以传动轴的轴线为轴转动时,挡叉头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圆锥台的侧面上。
挡叉与长度最短的拨料叉之间的距离为50mm~100mm,挡叉头含有弧形缺口。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能够使传动轴转动的驱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转角度翻料装置能够在设备间传递时,同时实现管坯或钢管的转角度布置。转角度翻料装置设计、制造简单,不增加额外工序,冲击和噪声很小,符合对管坯或钢管的“轻拿轻放”原则,有利于保护物料外表面不被磕伤,有利于改善和简化工艺路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角度翻料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实施例1中转角度翻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转角度翻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B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转角度翻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3中转角度翻料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1.来料台架,2.送料台架,3.传动轴,31.拨料叉,32.料叉头,33.料叉杆,35.挡叉,36.挡叉头,37.挡叉杆,38.弧形缺口,4.坯料,5.驱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角度翻料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转角度翻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来料台架1和送料台架2之间的传动轴3,传动轴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运送柱状坯料4的多个拨料叉31,每个拨料叉31均包括料叉头32和料叉杆33,料叉杆33与传动轴3固定连接,从传动轴3的一端向传动轴3的另一端,料叉杆33的长度依次减小,当传动轴3以传动轴3的轴线为轴转动时,所有拨料叉31的料叉头32的运动轨迹均位于同一个以传动轴3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圆锥台的侧面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0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