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碰转向管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1828.9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1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伟;张强;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管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碰转向管柱总成,特别涉及一种管柱总成在装配线上溃缩力100%检测的防碰转向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是汽车转向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而转向管柱总成的吸能效果关系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各厂家均在使用不同的吸能方式以提高汽车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碰撞缓冲式转向操纵机构通过装置的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目前吸收冲击能量的方式和机构很多,但吸收冲击能量的大小是不可调节的,并且由于防碰结构的原因,在装配时,碰撞吸能保护的压溃力不能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吸收冲击能量,在装配时,碰撞吸能保护的压溃力不能检测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碰撞、压溃力在装配时可检测并操作方向可调的汽车转向管柱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碰转向管柱总成,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转向轴部件、管柱体部件、安装和调节机构以及两个轴承机构;转向轴部件包括上转向轴、下转向轴、花键套管和转向轴,上转向轴与花键套管通过注塑连接,下转向轴与花键套管通过花键连接;管柱体部件通过两个轴承机构支撑转向轴部件,包括组合开关支架、上管柱体、连接管柱体和下管柱体,组合开关支架与上管柱体焊接连接,上管柱体和连接管 柱体之间、连接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之间、上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之间为轴向滑动连接;安装和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部件、调节部件和锁定部件,固定安装部件用于固定安装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调节部件对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进行调节,锁定部件对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进行锁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上管柱体和连接管柱体之间通过第一塑料滑套实现轴向滑动连接;连接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之间通过第二塑料滑套和钢珠实现轴向滑动连接;上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之间通过第三塑料滑套实现轴向滑动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固定安装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下支架,第一固定支架与连接管柱体之间、下支架与下管柱体之间焊接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调节部件包括橡胶支撑柱、调节手柄、手柄锁止支架本体、调节件、梅花六角螺栓、手柄锁止支架、调节支架本体、调节支架加强板、调节凸轮、右镶块、左镶块、调节弹簧。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转向轴部件中上转向轴与花键套管之间用注塑结构连接,主要起轴向溃缩吸能作用,当汽车碰撞时驾驶员身体传给方向盘的压力的轴向分力,通过破坏注塑结构而产生溃缩,从而吸收轴向力,减轻驾驶员伤害,并且使得吸能转向管柱总成的吸收碰撞冲击能量的大小在产品装配生产时可以调节和检测,能精确地设定溃缩力以及吸能的大小,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发生溃缩时的加速度值就比较确定,能更好地减轻驾驶员所受到的伤害。转向轴部件中上管柱体、连接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之间采用滑动连接,实现轴向调节。
另外,安装和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手柄对调节部件进行调节以及定位部件进行锁定,实现调节和锁定防碰转向管柱总成位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轴测图。
图2防碰转向管柱总成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2的N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防碰转向管柱总成轴测图。
如图1所示,汽车用防碰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轴部件70、管柱体部件80、安装和调节机构90以及两个轴承机构。
图2防碰转向管柱总成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如图3所示,转向轴部件70由上转向轴1、花键套管13、下转向轴14组成,转向轴部件主要传递方向盘的转向扭矩。其中,上转向轴1与花键套管13之间用注塑结构连接,主要起轴向溃缩吸能作用,当汽车碰撞时驾驶员身体传给方向盘的压力的轴向分力,通过破坏注塑结构而产 生溃缩,从而吸收轴向力,减轻驾驶员伤害。花键套管13与下转向轴14之间是通过花键结构连接的,花键结构可以产生轴向滑动从而吸收能量减少驾驶员的伤害。
图4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18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清器滤纸折叠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颗粒/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