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产光缆加强芯的密封浸胶拉挤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4431.5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光缆 加强 密封 浸胶拉挤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光缆加强芯的装置,具体涉及生产光缆加强芯的密封浸胶拉挤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通讯光缆的拉伸强度,光缆内部都设置了加强芯材。图1所示为现有的通讯光缆结构图,光缆内部设置有五根五芯光缆,五根五芯光缆中心设置有一根加强芯,五芯光缆的外径上包覆有一圈松套管,光缆与光缆之间连接有套管填充物,松套管与松套管之间连接有缆芯填充物,缆芯填充物外径上包覆连接有一圈涂塑钢带,涂塑钢带外径上包覆连接有一圈聚乙烯护套,过去普遍采用钢丝作为光缆的加强芯材,但由于钢丝存在耐腐蚀性差,一般使用1-2年就会锈蚀,并产生有害气体,导致氢损,影响光纤传输性能。另外,由于钢丝具有导电性能,在高压电和雷电影响下,会产生感应电流,会影响光缆的性能和信号传输质量。因此,这种钢丝加强芯存在使用寿命不长的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采用传统无碱玻璃纤维丝,浸渍乙烯基树脂,通过成型模具加热树脂固化,采用连续拉挤工艺生产复合材料光缆加强芯,图2、图3所示为FRP或KFRP拉挤工艺,取代了钢丝作为加强芯材成为新型的光缆加强芯。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为开放式浸胶槽,现有厂家生产FRP或KFRP光缆加强芯,选用的树脂基为乙烯基树脂和少量的固化剂及促进剂(BPO-TBPB)。而乙烯基树脂中苯乙烯含量大约在30%-40%左右。
众所周知,开放式浸胶槽,若苯乙烯暴露于空气之中会逐渐发生聚合和氧化。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很大,同时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若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对人体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若劳动者保护不当,则会造成头疼、乏力、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长期接触,有时也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开裂和增厚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大气无污染,对工人身体无伤害的生产光缆加强芯的密封浸胶拉挤系统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生产光缆加强芯的密封浸胶拉挤系统装置由玻璃纤维粗纱纱架排布装置、导纱架、胶槽、预成型模、加热成型模具、机械式牵引装置、收卷盘圆装置组成,所述导纱架左侧间隔设置一个纱架,纱架内置有多卷纤维纱;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纱架右侧间隔设置一个红外线加热排潮装置,所述红外线加热排潮装置右侧间隔设置一个密封压力浸胶装置,一个透明密封储胶罐上端通过第一阀门和管道与进胶口连接,所述透明密封储胶罐下端通过第二阀门和管道与密封压力浸胶装置连接,所述密封压力浸胶装置的底部通过第三阀门和管道与排胶口连接,所述密封压力浸胶装置的末端部通过第四阀门和管道与抽真空泵连接,所述密封压力浸胶装置的末端部右侧间隔设置一个加热成型模具,加热成型的光缆加强芯通过机械式牵引装置牵引至收卷盘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大气无污染,对工人身体无伤害的特点,乙烯基树脂胶料完全装在一个密封的装置中。所生产的光缆加强芯耐腐蚀能力强,不会生锈,不会导致氢损,不会影响光纤的信号传播性能,对电击不敏感,适用于多雷电多雨等气候环境地区,可紧挨电源线和电源装置安装。不受其产生的感应电源干扰,与金属芯相比,它还有强度高,重量轻。因此光缆加强芯使用寿命长,产品无气隙、密度大、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广泛用于光缆通信制造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缆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开放式浸胶槽拉挤设备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现有开放式浸胶槽拉挤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式浸胶槽拉挤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4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