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铁厂料场下料推车机电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5949.0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9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陆伟;丁彤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B65G6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厂 料场 推车 机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铁厂料场下料用翻车机系统,尤其是翻车机系统中的推车机上的电缆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厂料场是用于原料下料的场所,其中,一般采用翻车机对铁路运输过来的原料进行下料。翻车机工作时,常常需要采用推车机进行货运车厢的推动。推车机运行时,是靠电缆系统进行供电。
现有的推车机电缆系统,包括竖直向上设置在推车机车体中部的电缆立柱,水平设置于电缆立柱上方的滑轨,配合设置在滑轨上的多个电缆滑车,依次通过各个电缆滑车和电缆立柱连接到推车机上行走电机的电缆,滑轨下方成排依次设置有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原位信号传感器、原位减速传感器、加速信号传感器、终点减速传感器、终点信号传感器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所述电缆立柱上端部对应上述起点机械限位结构、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以及各传感器设置有感应块,其中,为了尽量避免滑轨过长,所述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和原位信号传感器之间间隔距离以及终点信号传感器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之间间隔距离均为300mm,该距离可以确保正常情况下的限位效果。
上述推车机电缆系统,其工作时,通过电缆供电给推车机上的行走电机,行走电机带动推车机前行,电缆滑车沿滑轨跟随推车机车体移动以保持供电。其中,各传感器与感应块之间采用接近开关的方式采集信号,传感器和感应块根据需要可以互换位置,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位于感应块行走方向上采用接触碰撞的方式强行限位。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分别与推车机上行走电机电路连锁实现加速、减速和停机等控制。
这种现有电缆结构中,由于滑轨高度位置需要避开货运车厢顶部高度,故设计得较高,连同推车机车体上的电缆立柱也对应需要设置得较高。这样,电缆立柱顶部会放大车体振动的距离,造成传感器与感应块之间感应距离产生变化,引起感应延迟或信号失灵等现象,会使得感应块与终点机械限位结构相撞,造成电缆立柱下部松动。进而又进一步加大了电缆立柱顶部的振动距离,如此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事故。
故如何更好地提高电缆系统的安全性,成为有待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钢铁厂料场下料推车机电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厂料场下料推车机电缆系统,包括竖直向上设置在推车机车体中部的电缆立柱,水平设置于电缆立柱上方的滑轨,配合设置在滑轨上的多个电缆滑车,依次通过各个电缆滑车和电缆立柱连接到推车机上行走电机的电缆,滑轨下方成排依次设置有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原位信号传感器、原位减速传感器、加速信号传感器、终点减速传感器、终点信号传感器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所述电缆立柱上端部对应上述起点机械限位结构、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以及各传感器设置有感应块;其特点在于,所述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和原位信号传感器之间间隔距离为500mm,所述终点信号传感器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之间间隔距离为500mm。
本实用新型中,将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和原位信号传感器之间间隔距离以及终点信号传感器和终点机械限位结构之间间隔距离由原本的300mm修改为500mm,多出的距离为考虑普通情况下感应延迟时推车机多行走的距离得到。这样即使电缆立柱由于振动而导致感应延迟时,也留下足够的缓冲区域,避免电缆立柱与终点机械限位结构或起点机械限位结构形成剧烈撞击而松动,避免了恶性循环,提供了安全性。
作为优化,所述推车机车体中部固定设置有基础钢板,所述电缆立柱下端焊接固定在基础钢板上。这样优化后,电缆立柱下端与推车机车体连接更加牢固,当电缆立柱上端被撞击时,不易产生松动,更好地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基础钢板整体呈半包围式结构并向下卡接在推车机车体中部,再采用螺钉穿过基础钢板和推车机车体实现固定。这样优化后,基础钢板与推车机车体之间的固定更加可靠,提高电缆立柱的稳定性。
作为另一优化,所述电缆立柱下端前后方向还分别设置有三角衬板,三角衬板一侧与电缆立柱固定设置,另一侧与推车机车体固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缆立柱的稳定性,当推车机车体振动时,电缆立柱上端前后晃动的距离更小,减少了感应延迟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5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料颗粒烘干设备
- 下一篇:柴油机气缸盖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