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7143.5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地址: | 71000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病人在接受腹腔、胸腔等各种手术后,常需用引流管接入人体内,给病人引流,目前医院中使用的一次性引流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仅起到引流的作用,若病人伤口出现炎症,只能取出引流管,清理炎症,这样会给病人带来疼痛,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伤口受感染;病人的渗液再通过引流管导出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渗液中的杂质阻塞引流管,普通引流管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取出并更换,又给病人带来疼痛。
另外,现有临床常用的引流管为单腔引流管,在向颅内注药时需反复拔除引流袋,不仅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增加突发脑疝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引流管,旨在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时需要多次取出且引流管容易堵塞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套管,在套管的前部设置有多个引流孔,套管的后端为喇叭口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引流管还包括刚性的L型内管,所述L型内管的前端设置有注药出孔,后端安装有可反复穿刺的橡胶帽;所述L型内管经由套管的后部侧壁插入套管内,并在插接部位设置有封闭环;在套管上所述插接部位的后方还设置有开关夹。
上述套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套管内径为3-4毫米;内管外径为1-2毫米。
上述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上述封闭环采用双层橡胶圈。
上述套管前部的引流孔有3圈,每圈5孔。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内管不但可以疏通套管,使堵塞物引流至引流袋内,还可反复穿刺橡胶帽向体内注药,不需要去除引流袋后再注药,使引流管内持续保持密闭状态,从而减少了颅内感染机会。
2、本实用新型在套管上前部设置有刻度线,可以指示穿刺的深度。
3、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疏通套管,提供了套管穿入体内的深度,而且减少了颅内感染的机会,使操作方便简捷,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挽救病人生命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套管,2-引流孔,3-L型内管,4-注药出孔,5-橡胶帽,6-封闭环,7-开关夹,8-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套管1,在套管1的前部设置有引流孔2,引流孔2有3圈,每圈有5孔,套管1的后端为喇叭口状,防堵塞引流管还包括刚性的L型内管3,所述L型内管3的前端设置有注药出孔4,后端安装有可反复穿刺的橡胶帽5;所述L型内管3经由套管1的后部侧壁插入套管1内,并在插接部位设置有封闭环6;在套管1上所述插接部位的后方还设置有开关夹7。套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套管内径为3-4毫米;L型内管外径为1-2毫米。套管前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线8。封闭环6采用双层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将该引流管插入体内,套管1前部的刻度线8可以提示置管的深度,体内血肿可从引流孔2流入管内,再流向套管1后端连接的引流袋内。如果要向体内血肿腔注药,先关闭开关夹7,再用注射器穿刺橡胶帽向L型内管3内注药,药物即可沿L型内管3的注药出孔4注入血肿腔内。如果发现套管1内有堵塞,打开开关夹7,轻轻搅动L型内管3,疏通套管1,使堵塞物引流至引流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套管前部的刻度线可以提示置管的深度,套管后端喇叭口状开口处连接引流袋用于血肿引流,通过L型内管可反复穿刺的橡胶帽向体内注药和疏通套管,不需要去除引流袋后再注药,使引流管内持续保持密闭状态,从而减少了患者体内感染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第二医院,未经西安市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7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用稻谷空壳房
- 下一篇:头戴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