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油汤杯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7804.4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4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可建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69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油汤杯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隔油汤杯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隔油技术的缺点,不足,如今人们进入谈油色变的年代,商店里出售五花八门的撇油、捞油餐具,包括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都播放了五花八门的隔油方法。目前的各种操作方法都很繁琐或者耗用很多材料来吸附油脂,然后再把吸满油脂的薄膜扔掉。
目前公知的:或用舀油筛;等等事后都要费时去清洗餐具;或吹拂汤面油层,当然会连油带汤一起吹的,吹到碗沿都是,流到碗底都有,在饮食行业就不能用吹的方法了;吸管喝鸡汤法,用一根饮料吸管插到汤的底层吸汤,喝起来“嘘嘘嘘”声的难上大雅之堂;薄膜吸附法,要等油冷却后才行,且丢弃大量吸附材料垃圾,都难尽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隔离油脂存在各种不适之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隔离油脂的汤杯组合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隔油汤杯组合结构,包括有漏杯和汤杯,在漏杯底部设球阀漏孔,还包括有球阀棒,球阀棒一端端部置于球阀漏孔中,球阀棒端面与球阀漏孔表面面接触,所述漏杯底端设置在汤杯开口内。
在所述漏杯的底部两侧设有杯脚,所述漏杯通过杯脚卡于汤杯开口内壁上。
还包括有包装,在包装下半部分内侧设有棱槽,包装上半部分内侧设有中空的外径棱,所述漏杯和汤杯置于该包装内,棱槽贴于漏杯外侧,外径棱贴于汤杯外侧。棱槽,起着防震气泡的缓冲作用,上半部分是没有皱褶的外径棱,是一圈空隙,同样起到隔震兼可以观察到产品的商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隔油餐具三件结合紧凑套件,油汤分隔线处把球阀棒回堵,截止油层下流,可以做到不漏一星油花,以工艺品品质,标准化器皿进入餐馆和家庭,简洁,易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漏杯与汤杯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与外包装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隔油汤杯组合结构,包括有漏杯1和汤杯5,在漏杯1底部设球阀漏孔3,孔壁呈半圆形;还包括有球阀棒2,球阀棒2一端端部置于球阀漏孔3中,球阀棒2与球阀漏孔3经过研磨防漏结合,球阀棒2端面与球阀漏孔3表面面接触,漏杯1底端设置在汤杯5开口内,汤杯5外设杯耳6。
球阀漏孔3由球阀棒2手动控制阀孔的开启,球阀漏孔3内壁呈半圆形,方便球阀棒2收放。肉汤趁热流动活跃时倒入汤皿中油水交融状,稍等片刻油水分离出现油汤隔层,用手提起球阀棒2放出肉汤,在油汤分隔线处把球阀棒2回堵,截止油层下流,可以做到不漏一星油花。
进一步的,在漏杯1的底部两侧设有杯脚4,漏杯1通过杯脚4卡于汤杯5开口内壁上。
请参阅图2所示,还包括有包装7,在包装7下半部分内侧设有棱槽71,包装7上半部分内侧设有中空的外径棱72,漏杯1和汤杯5置于该包装7内,棱槽71贴于漏杯1外侧,外径棱72贴于汤杯5外侧。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可建,未经曾可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7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