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厚层松软土地区的桥路过渡段路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8178.0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坡拉;詹学启;赵新益;张占荣;陈爱云;李玉良;刘庆辉;姚建伟;杨松;潘瑛;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厚 松软 土地 路过 路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厚层松软土地区的桥路过渡段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高速铁路空间跨度较大,需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设置不同的桥梁、路基等构筑物,当高速运行的列车通过不同构筑物的交界处时,由于刚度和沉降变形差异常导致列车产生剧烈振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平顺行驶,需要在桥梁与路基等构筑物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得线路的刚度逐渐变化,减小高速列车对线路的振动和冲击,因此过渡段一直是高速铁路设计的关键环节。
中国专利CN201390925Y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构造”,它通过在与桥台对接的路基设置楔形加固过渡段,以及在路基面设置与桥台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搭板,加强了路堤填筑体刚度,使得桥梁、路基的刚度协调,该结构形式未考虑地基条件的影响,对于松软土或其它沉降变形较大的地基类型,无法实现桥路过渡段刚度的平顺过渡;中国专利CN201530961U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液化土地基抗震路桥过渡段构造”,它通过在桥台与路基之间设置楔形加筋级配碎石过渡段,以及布设置于非液化土层的加固桩,实现了线路纵向刚度的均匀过渡,该结构形式中的加固桩在地基面全部设置,对于深厚层松软土地基以及填土较高、路基面较宽的路基结构,地基处理费用非常昂贵。此外,该两种结构形式均不能避免由于路堤填筑质量瑕疵造成的过渡段变形病害。
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实现桥路过渡段纵向刚度的均匀过渡,还可减少地基处理费用的一种适用于深厚层松软土地区的桥路过渡段路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厚层松软土地区的桥路过渡段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沉降和刚度平顺过渡体系、承载力控制体系和常规地基加固体系,所述常规地基加固体系位于路基本体的一侧,所述沉降和刚度平顺过渡体系、承载力控制体系位于常规地基加固体系和桥台之间,所述沉降和刚度平顺过渡体系包括位于轨道下方的筏板和多个进入路基中的长桩,所述长桩由路面向桥台方向逐步加长,所述长桩的桩顶进入到筏板中,长桩与筏板通过刚性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承载力控制体系包括多个设置在路基下方的短桩,所述短桩的桩顶设有承载路基的第一碎石垫层,所述第一碎石垫层被长桩穿过。
沿线路纵向两块筏板之间设有填塞沥青麻筋的伸缩缝,同一筏板由高度一致的长桩支撑。
所述长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管桩、CFG桩或素混凝土桩,所述长桩的桩径不小于0.5m,相邻长桩的桩间距为桩径的3~6倍,长桩伸入筏板中的长度为10~20cm。
所述短桩为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短桩的桩径为0.4~0.5m,相邻短桩间距不大于桩径的6倍。
所述第一碎石垫层内设有第一高强土工格栅或高强土工格室的加筋层。
所述常规地基加固体系包括与第一碎石垫层齐平的第二碎石垫层,所述第二碎石垫层由多个普通桩支撑,在第二碎石垫层内设有第二高强土工格栅或高强土工格室的加筋层。
还设有用于监测筏板与其下方的路基填料之间有无发生脱空变形的变形监测系统;所述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同中心轴的钢筋、套设在钢筋外围的钢管、套设在钢管外围的外侧护管,所述钢筋与钢管、钢管与外侧护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钢筋、钢管与外侧护管穿过筏板进入路基中,钢筋、钢管与外侧护管的上端高于筏板,在筏板上方外侧护管的外围固定设有护盖;所述钢筋上端固定连接有测量标,钢筋下端固定连接有钢板,钢板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锚杆固定在路堤填料上;所述外侧护管锚固在筏板上。
所述变形监测系统还包括钢筋应力计,所述钢筋应力计布设在筏板中心位置的长桩的前、后、左、右四面上。
还设有预留注浆系统,所述预留注浆系统为立体式注浆系统,其设置在筏板横向两侧,所述预留注浆系统包括竖向注浆管、横向注浆管和纵向注浆管,所述竖向注浆管沿竖直向设置在筏板的横向外侧面,所述横向注浆管沿水平横向设置在筏板的下侧面,所述纵向注浆管沿水平纵向设置在筏板的下侧面;所述竖向注浆管和纵向注浆管设置在横向注浆管的两端,竖向注浆管、纵向注浆管与横向注浆管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8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水地坪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曲线轨道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