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形结构矫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9661.0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锋;吕瑾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毅锋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泉州市永***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矫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弯形结构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对弯形结构进行矫直操作,比如直形金属条被撞击而成弯形结构,自然长成弓型的树干等等。举“尖叶”桂花的树干矫直为例,树干笔直的售价比树干弯形的售价高出许多。故而培植中长成弓型的树干需要借助外力干预使其变直或者逐渐变直。实践证明,对弯形树干进行矫直需达几百斤作用力,单纯手工矫直操作几乎不可能实现,故而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来操作。目前市面上相关机械设备极少,即使有也存在结构复杂、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弯形结构矫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形结构矫直装置,具有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又省力,实用性强等特点,适于各种弯形结构矫直操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弯形结构矫直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该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各自的第一自由端部相互活动铰接于一起,该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上相面对位置处各凹设有一卡槽;所述第一夹持杆的靠近其第二自由端部的位置上贯穿螺设有可活动旋转的螺杆,该螺杆与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在同一平面内并且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杆,所述螺杆的自由端通过一连接绳与该第二夹持杆相连接。
所述卡槽以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部位置设置。
所述卡槽内垫设有一防护层。
所述螺杆背对所述第二夹持杆的端部设有一旋转盘。
所述卡槽的槽内壁呈半圆弧状结构。
所述第二夹持杆的靠近其第二自由端部的位置设有一连接环,所述连接绳可拆解地连接在该连接绳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矫直树干时,首先在弯形树干凹陷的一侧边捆绑一辅助木条,之后由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将弯形树干和辅助木条夹持在其中,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卡槽分别对准弯形树干和辅助木条的中部夹持定位。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第一自由端部活动铰接于一起,铰接点作为杠杆的支点,第二自由端部借由螺杆和连接绳实现预张紧作用,于此利用杠杆原理、螺杆旋转省力特点,轻松外旋螺杆,使得第二夹持杆的第二自由端部逐渐靠近第一夹持杆的第二自由端部,由此迫使弯形树干的弯形部分逐渐变直而与辅助木条逐渐靠近,最后通过绳子将矫直后弯形树干与辅助木条捆紧,使弯形树干保持矫直状态。之后即可卸下矫直装置,用于对其他弯形树干继续矫直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矫直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夹持杆 1 第一自由端部 11
第二自由端部 12 卡槽 13
防护层 14 第二夹持杆 2
第一自由端部 21 第二自由端部 22
卡槽 23 连接环 24
螺杆 3 旋转盘 31
连接绳 4
弯形树干 L 辅助木条 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新型涉及一种弯形结构矫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夹持杆1、第二夹持杆2、螺杆3及连接绳4。
所述第一夹持杆1和第二夹持杆2呈长条状杆体,具体可以为长条状木条或者金属条。第一夹持杆1的第一自由端部11和第二夹持杆2的第一自由端部21相互活动铰接于一起。第一夹持杆1上凹设有一卡槽13,第二夹持杆2上凹设有一卡槽23,卡槽13、23分别设于第一夹持杆1、第二夹持杆2的内侧呈相互面对设置。
所述螺杆3贯穿螺设在第一夹持杆1的靠近其第二自由端部12的位置处,具体螺杆3直接垂直贯穿在第一夹持杆1上或者垂直贯穿在第一夹持杆1上设置的螺杆座(图中未示出)。螺杆3与第一夹持杆1和第二夹持杆2在同一平面内,螺杆3具有朝向第二夹持杆2的内自由端和与该内自由端相对的外自由端。螺杆3带有外螺纹,第一夹持杆1的贯穿孔内设有内螺纹,螺杆3在第一夹持杆1上可以作自由活动旋转。螺杆3的内自由端采用连接绳4与第二夹持杆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毅锋,未经张毅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9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