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CT机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0136.0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5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民;晁勇;帅万钧;王福利;苏卫华;谭树林;张少东;吴丽华;牛福;崔向东;张文昌;端慧敏;高华永;董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10/00 | 分类号: | A61G10/00;A61G3/00;A61B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 代理人: | 陈海平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ct 机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CT机舱。
背景技术
CT设备是以X射线为人体断层扫描透射能量的计算机辅助成像设备,已成为医院普及性的检查和诊断医疗设备,CT检查在显示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能为急诊救治中的外科手术提供最有价值的指导性信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几年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野战医疗所、方舱医院系统以其快速机动的特点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舱CT设备的研制,为野外急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为了适应野外医疗的需求,方舱CT装置需将CT设备安装于方舱内,由汽车运输。现有技术中都采用大载重量的运输车辆作为移动工具,直接将固定的检查室装载在载重汽车上。然而,这样的方式对汽车的性能要求很高,并且由于整个方舱系统设备众多,自重很大,汽车在移动时显得笨重,机动性较差。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灵活机动的使用需求,承载车辆的车体长度和载重量就必须有所限制,而这种限制又使得车辆无法承载整个固定的检查室重量,所以这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对矛盾。再一方面,可以考虑将舱体内的设备数量减少一些,然而,更少数量的设备将减小整个方舱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就是说,医疗服务能力将变得低下,无法满足野外医疗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车载CT机舱,使得其重量减小,布局合理,适应性强。申请人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种车载CT机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CT机舱,其包括CT控制室和CT扫描室,CT控制室内布置有图像采集工作站、图像处理工作站、医学显示器、工作椅、观片灯和诊断报告打印机;CT扫描室内布置有CT主机、CT扫描架、扫描床、CT减振支架和医用胶片打印机;CT主机安装在CT扫描架上;CT扫描架底座通过4个Z型连接块与CT减振支架连接,CT主机固定在CT减振支架上;CT减振支架和机舱底之间安装4个减振器;CT减振支架的后部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顶端与机舱后壁之间安装2个辅助支撑减振器;
机舱内安装有两台分体式空调和两台燃油暖风机,空调出风口位于CT扫描室顶部,空调回风口位于空调室内机下部;暖风机出风口位于CT扫描室外机舱前壁板左右两侧,暖风机回风口风道位于CT控制室内机舱前壁板底部;CT扫描室和CT控制室之间的隔墙下部设置用于暖通系统回风的通风管口,通风管口采用带有铅防护功能的弧形多折风道进行联通;
所述CT扫描架底座外围设置4个安装孔,4个调节螺栓分通过安装孔固定于机舱底板;
所述CT减振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两个高度限位器,高度限位器固定于机舱底板;
所述机舱顶板装有照明灯带和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机舱前端板和后壁板设有保证空气流通的通风壁盒;
机舱侧壁上设置有适形辐射防护系统,所述适形辐射防护系统包括方舱侧壁上设置的厚度不同的多个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机舱的顶部和底部不设置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述CT主机为GE Brivo325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载CT机舱重量减小,布局合理,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车载CT机舱的车载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车载CT机舱运输收拢状态布局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机舱的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野外环境的机舱的控制室前壁布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野外环境的机舱的控制室后壁布局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野外环境的机舱的扫描室后壁布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车载CT机舱的前视图。
图中:1越野车;2装载底盘;3CT舱体;4底盘减振器;5舱体隔板;6行车检查门;7CT扫描机架;8扫描床;9扫描机架底板;10CT减振支架;11医用胶片打印机;12空调内机;13稳压电源;14脚蹬;15照明灯带;16全景摄像头;17图像采集工作站;18图像处理工作站;19诊断报告打印机;20采集站医学显示器;21工作椅;22铅玻璃;23医用观片灯;24图像处理站显示器;25键盘;26配电箱;27行车检查门;28灭火器;29通讯装置;30通风壁盒;31分体空调;32电源壁盒;33工具箱;34线缆盘箱;35暖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0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壁挂式腰背按摩器
- 下一篇:便携式气体提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