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1664.8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博华;朱冰;张峻恺;韩嘉懿;赵东炎;郭俐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22 | 分类号: | B60R19/2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郭耀辉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车 仿生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工程领域,涉及重型车后保险杠,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
背景技术
重型车后保险杠是追尾碰撞过程中的主要承力机构,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重型车,所以,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强度特征与吸能特征,已达到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目的。传统的重型车后保险杠设计方法多采用经验方式进行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机制的研究,存在较多的设计缺陷和危险隐患。
仿生学的发展为现代科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仿生学的原理,某些生物结构,如牙齿、骨骼、蹄、羊角等具有很好的吸能特性和结构强度,这对于设计后保险杠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基于现存的重型车后保险杠的种种不足及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我们研发了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以提高后保险杠的碰撞吸能能力,最大限度的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是传统重型车后保险杠设计随意,质量较大,碰撞吸能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由内层与外层两部分组成。
其中,外层断面为三角形,其三边夹角α1,α2,α3与过渡圆弧半径R1,R2,R3为主要设计参数。根据仿生学相似原理,将仿生后保险杠断面设计为直角等腰三角形。
仿生后保险杠内层结构也为直角等腰三角形,模拟了羊角内层结构特点,设计了加强筋结构,以提高系统刚度;同时,为模拟羊角多孔结构,在仿生后保险杠内层结构中也设计了多孔结构,来提高系统的吸能特性。
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内层与外层通过过渡配合组装在一起,因此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碰撞吸能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克服了传统设计中的随意性,基于科学的仿生学原理进行方案选取与参数优化
2、本发明所述的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与传统的重型车后保险杠相比,强度更高,机构更合理,具有更好的碰撞吸能效果,因而能更大限度的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3、本发明所述的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将汽车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仿生技术相结合,利用仿生技术解决了现存的汽车问题,代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的整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中:1.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内层2.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由内层1与外层2两部分组成。其中,外层2断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其三边夹角α1,α2,α3与过渡圆弧半径R1,R2,R3为主要设计参数。根据仿生学相似原理,将仿生后保险杠外层断面设计为直角等腰三角形。仿生后保险杠内层1为直角等腰三角形,模拟了羊角内层结构特点,设计了加强筋结构,以提高系统刚度;同时,为模拟羊角多孔结构,在仿生后保险杠内层结构中也设计了多孔结构,来提高系统的吸能特性。
重型车仿生后保险杠内层与外层通过过渡配合组装在一起,因此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碰撞吸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1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旋转检测浮标
- 下一篇:多功能一体式电脑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