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石英砂烘干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2844.8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国席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张志醒 |
地址: | 5130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石英砂 烘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炉,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石英砂烘干炉。
背景技术
石英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石英石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石英砂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非化学危险品,广泛用于玻璃、铸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炼硅铁、冶金熔剂、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磨料等工业。
然而,石英砂的的生产方法,一般需要将破碎的石英石粉末等通过水混合形成砂浆,再将该砂浆烘干即可形成石英砂,因此,需要利用烘干设备作为工具,然而,传统的烘干设备,即是通过一容器盛装所述浆态物,再通过燃料灶为容器加热,这种结构的烘干设备,由于底部温度高,上部温度低,在加热过程中底部可形成石英砂,上部却还可能处于浆态,造成加热燃料的浪费,同时,内部蒸汽不能及时排除至容器外,其烘干的效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烘干效率高的高效石英砂烘干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石英砂烘干炉,它包括
一可盛装石英砂浆的盛砂容器,具有一腔体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漏砂口,所述腔体内铺设有多层导热管道,所述漏砂口位于所述盛砂容器的底部;
一用以对所述盛砂容器加热的燃料灶,设置于所述盛砂容器的下方。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通过两隔板A隔离形成盛砂腔、第一通风腔及第二通风腔,所述第一通风腔及第二通风腔相对设置于所述盛砂腔的两侧;
所述多层导热管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盛砂腔内,且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腔连通,导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风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或第二通风腔通过管路连接至一抽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腔及第二通风腔内分别设有隔板B,以使第一通风腔及第二通风腔内形成多个子风腔,且第一通风腔内的隔板B与第二通风腔内的隔板B在竖向上呈错位设置,以使第一通风腔内的子风腔及第二通风腔内的子风腔在竖向呈错位分布状态,所述多层导热管道通过各个所述子风腔依次连通形成S型迂回的热循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盛砂容器上与所述隔板A相对的侧壁设有通向所述导热管的清扫预留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漏砂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盛砂容器为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盛砂容器为导热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实用新型在盛砂容器内部设置多层导热管道,燃料灶首先直接对盛砂容器下层砂浆进行加热烘干,同时,由于多层导热管道形成了S型迂回的热循环通道,下层导热管道内部形成高温空气,一方面可对周围砂浆进行加热烘干,另一方面,该高温空气由S型迂回的热循环通道的下层向上层流动,对上层导热管道加热,上层加热管道再进一步对上层砂浆进行加热,如此,逐层循环加热,使整个盛砂容器内的各层砂浆同时进行加热,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率,经实验,其出砂率提高了50%,同时,由于燃料灶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可节约大量能源及成本;其二、由于内部设置多层导热管道,当下层砂浆被烘干形成石英砂下降时,下降的石英砂与上层导热管道下壁之间形成空隙,可排出水蒸气,进一步提高其烘干效率;其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燃料及人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盛砂容器的剖视图;
图中:盛砂容器10;盛砂腔101;第一通风腔102;第二通风腔103;清扫预留口104;子风腔1021(1031);隔板A105;隔板B106;燃料灶20;导热管道30;抽风机40;收料装置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国席,未经陆国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2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