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截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2867.9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1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坤;袁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2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黄德海 |
地址: | 33003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环保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截污系统。
背景技术
矿山排土场(废石场)在堆存过程中,由于降雨渗入排土场将产生大量的淋溶水,而淋溶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淋溶水向周边环境扩散势必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现有矿山排土场的防渗措施,采取人工衬层材料在排土场底部及边坡构筑一道防水隔离层,以达到阻止废水向外渗漏的目的。但这种方案需对整个排土场的基底进行平整,同时也需采取大量工程措施保护人工防渗衬垫层免被废石破坏。另外,由于排土场的地质情况大部分为沟谷岩石裸露的环境,人工衬垫层的实施具有很大的难度,造价超过250元每平米,工程投资巨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拦截排土场淋溶水的截污装置非常有实用价值及环保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离防渗能力强、防污染效果好、工程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的截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截污系统,所述截污系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设在矿山排土场的下游;和混合防渗装置,所述混合防渗装置设在所述污水池的下游端且所述混合防渗装置的下端落在土壤中的相对不透水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截污系统通过在矿山排土场的下游设置所述污水池,且所述污水池的下游端设有与相对不透水层相连的所述混合防渗装置,这样可以利用所述截污系统对矿山排土场的淋溶水进行阻截并汇集储存,避免污染水扩散引起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污染,实现拦截矿山排土场的淋溶水、利用污染水,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具体而言,降雨入浸矿山排土场的废土而形成的淋溶水,由于地势关系汇入所述污水池内,所述混合防渗装置起到隔离防渗的作用,防止淋溶水向外扩散,由此可以将污水控制在所述污水池内以确保污水不会向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扩散,此后可采用污水泵等措施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且,所述截污系统因地制宜,无需对整个矿山排土场的基底进行平整,能够在较小的成本下实施,且施工容易。此外,所述截污系统的结构可靠,管理简单。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截污系统具有隔离防渗能力强、防污染效果好、工程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截污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截污系统还包括透水拦挡坝,所述透水拦挡坝设在所述污水池的上游端且位于所述矿山排土场的末端。
所述透水拦挡坝采用堆石筑成。
所述混合防渗装置包括:截污坝,所述截污坝设在所述污水池的下游端;和混合防渗层,所述混合防渗层铺设在所述截污坝的上游面上且所述混合防渗层的下端落在所述相对不透水层上。
所述混合防渗层包括:防渗衬层,所述防渗衬层铺设在所述截污坝的上游面上;和防渗帷幕,所述防渗帷幕的上端与所述防渗衬层相连且下端落在所述相对不透水层上。
所述防渗衬层的上部通过锚固沟锚固在所述截污坝的坝顶上。
所述防渗帷幕的上端邻近所述截污坝的上游坝脚。
所述混合防渗层还包括帷幕压盖,所述防渗衬层的下部紧压在所述帷幕压盖上且所述帷幕压盖紧压在所述防渗帷幕上。
所述防渗衬层的下部通过锚固螺栓紧压在所述帷幕压盖上。
所述锚固螺栓上添压有二次浇筑混凝土。
所述防渗衬层为HDPE膜。
所述防渗帷幕由粘土浆灌浆而成。
所述防渗帷幕还包含5%-15%的膨润土。
所述帷幕压盖为环氧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污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污系统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污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矿山排土场1、相对不透水层2、污水池100、混合防渗装置200、截污坝210、锚固沟211、混合防渗层220、防渗衬层221、防渗帷幕222、帷幕压盖223、锚固螺栓224、二次浇筑混凝土225、透水拦挡坝3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2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传大文件的方法
- 下一篇:医疗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