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4453.X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承菌;唐世凯;催金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46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53112 | 代理人: | 程韵波 |
地址: | 65021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空集 热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结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济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已被认作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平板集热器是最早使用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一方面,它将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传输给工质,产生能量收益;另一方面,它通过导热,对流,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向环境传热,产生导热热损,对流热损和辐射热损。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采用真空的办法,解决了集热管与保温管之间的对流热损问题。然而,全玻璃真空集热管是一支不能进行有效对流循环换热的单孔盲管。为了实现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高效对流换热,提高其热效率。在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改进型真空管,包括:热管式真空管,U型(金属)管式真空管,金属套管式真空管,玻璃三套管式真空管,直通式真空管等。上述各种改型真空管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对流换热方面存在的不足,相对提高了真空管对流循环热的效率,但却又引发出一系列玻璃管与金属管间因材质、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的不兼容,而产生的真空管内外管之间密封连接的困难;同时,还派生出加工组装工艺复杂,材料消耗量大,成本大幅增加,产品可靠性降低等难题。
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探索一种全新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结构,其是将多根内玻璃管进行捆扎后沉积吸热涂层, 延内玻璃管长度方向由于被捆扎的多根内玻璃管背靠背部分被相互遮挡而未被吸热涂层覆盖, 形成了内玻璃管外壁上延长度方向的吸热涂层为不完全包围结构。达到在降低材料消耗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集热管的热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外玻璃管1、内玻璃管2、吸热涂层3、卡子4、吸气剂5和尾嘴6, 内玻璃管2套在外玻璃管1内,外玻璃管1与内玻璃管2之间为真空,吸热涂层3位于内玻璃管2的外壁,外玻璃管1的尾嘴6一端与内玻璃管2间用卡子4固定,吸气剂5固定于卡子4上。
所述吸热涂层3位于内玻璃管2外壁延长度方向为不完全包围结构。其是先将多根内玻璃管进行捆扎, 放入磁控溅射渡膜机沉积吸热涂层, 延内玻璃管长度方向,由于被捆扎的多根内玻璃管背靠背部分被相互遮挡而未被吸热涂层覆盖, 形成圆周角θ所对应的圆周上未被吸热涂层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减少吸热涂层在内玻璃管的外壁上覆盖的面积,让有吸热涂层覆盖区域向光,没有吸热涂层的区域背光,增强受光面和背光面温差,从而改善全玻璃真空管对流换热效果,同时通过改良制造方法使得减少吸热涂层材料消耗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M-N剖面图, 图中θ角为内玻璃管外壁延长度方向无吸热涂层覆盖的圆周所对应的圆周角。
图3是图1的A放大图。
图4、5和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玻璃管2渡膜时的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玻璃管1、内玻璃管2、吸热涂层3、卡子4、吸气剂5和尾嘴6, 内玻璃管2套在外玻璃管1内,外玻璃管1与内玻璃管2之间为真空,吸热涂层3位于内玻璃管2的外壁,外玻璃管1的尾嘴6一端与内玻璃管2间用卡子4固定,吸气剂5固定于卡子4上。
内玻璃管2捆扎方式1如图4所示,将3根内玻璃管进行捆扎,放入磁控溅射渡膜机沉积吸热涂层, 延内玻璃管长度方向,θ角为60度所对应的内玻璃管外壁无吸热涂层覆盖。
内玻璃管2捆扎方式2如图5所示,将4根内玻璃管进行捆扎,放入磁控溅射渡膜机沉积吸热涂层, 延内玻璃管长度方向,θ角为90度所对应的内玻璃管外壁无吸热涂层覆盖。
内玻璃管2捆扎方式3如图6所示,将6根内玻璃管进行捆扎,放入磁控溅射渡膜机沉积吸热涂层, 延内玻璃管长度方向,θ角为120度所对应的内玻璃管外壁无吸热涂层覆盖。
所述内玻璃管2外壁有吸热涂层3的区域为向光面,θ角所对应的内玻璃管2外壁没有吸热涂层3覆盖的区域为背光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4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LED灭蚊灯
- 下一篇:自适应电压恒流供电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