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馏塔脱水塔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4635.7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4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英聚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C10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馏塔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两相分离及分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馏塔脱水塔盘。
背景技术
重油催化裂化、焦化等二次加工装置的反应油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随油气一起进入分馏塔,随着上流动温度、水蒸汽饱和度随之降低。当油气进入塔顶循环回流区域,由于顶循油返塔温度较低,使部分水蒸汽冷凝成水。重油催化裂化、焦化装置原料油是来自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蜡油或渣油,含有氮化物、硫化物及无机盐等杂质。氮化合物及无机盐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成NH3及HCl,在分馏塔下部高温环境下以NH3和HCl气相形式存在,随着向上流动油气温度和水蒸汽饱和度逐渐下降,当降到水蒸汽露点温度以下时则出现冷凝水,NH3与HCl结合生成NH4Cl并溶于水中形成NH4Cl水溶液,NH4CL水溶液随内回流至下层塔盘,随着分馏塔下部温度升高液态水逐步汽化,使NH4CL水溶液浓缩成为一种粘稠状流体,甚至安全失去水份成为固体。沉积于塔盘、降液管、受液盘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阻碍液体的流动,破坏分馏塔的正常操作。引起分馏塔结盐的原因之一是分馏体系中含有液相水,将液相水及时移出是解决分馏塔结盐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馏塔脱水塔盘,将塔盘上的液相水移出,解决塔盘结盐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塔盘底板、进液降液管、排液降液管,其特征是:在塔盘底板上设置升气管,并在升气管间设置导流组片,在塔盘底板的两侧或单侧设置集水槽及排水口。
进一步,导流组片1~10层,是平板结构,或是斜板结构,或是折形板结构。
进一步,升气管截面是长圆形,或是长方形,或是六边形,升气管长边沿液体流动方向布置,升气管数量1~100个。
进一步,该塔盘可单独采用,也可结合循环回流使用。
本实用新型创新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创新点是:在塔盘底板上设置升气管,并在升气管间设置导流组片,在塔盘底板的两侧或单侧设置集水槽及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及时移出分馏塔上部塔盘的液相水,避免水份蒸发盐份浓缩而 结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分馏塔脱水塔盘主视图。
1-塔体,2-导流组片,3-塔盘底板,4-升气管,5-集水槽,6-排水口。
图2是一种分馏塔脱水塔盘平面示意图。
1-塔体,2-导流组片,3-塔盘底板,4-升气管,5-集水槽,6-排水口,8-进液降液管,9-排液降液管。
图3是一种结合循环回流使用的脱水塔盘示意图。
1-塔体,2-导流组片,3-塔盘底板,4-升气管,7-回流油出口,8-进液降液管,9-排液降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塔盘两端是进液降液管8和排液降液管9,塔盘底板3上设置若干升气管4,在升气管4间设置导流组片2,在塔盘底板3边缘设置集水槽5,并在集水槽5的塔体开设排水口6。
见图3,塔盘两端是进液降液管8和排液降液管9,塔盘底板3上设置若干升气管4,在升气管4间设置导流组片2,在受液盘设置回流油出口7。
参见图1、图2,含水油品从上层塔盘经进液降液管8进入脱水塔盘,经升气管4间导流组片2向另一端的排液降液管9流动。在流经导流组片2过程中,水逐渐沉降下来并沿导流组片2流向升气管4外壁,再沿升气管4外壁流到塔盘底板3、集水槽5中,经排水口6排出;脱水后的油品经排液降液管9流至下一层塔盘。
参见图3,在结合循环回流使用时,回流油从降液管8进入塔盘,并向另一端的排液降液管9流动。在流经导流组片2过程中,水逐渐沉降下来并沿导流组片2流向升气管4外壁,再沿升气管4外壁流到塔盘底部,分离下来的水和回流油一起从回流油出口7流出(或单独排出),脱水后的回流油经排液降液管9流至下一层塔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英聚,未经刘英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4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