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5488.5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豪阳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4 | 分类号: | B60R25/104;B60R25/3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私家车已经成为大众化商品进入千家万户,据统计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量从2000年的200万辆增加至2010年的1800万辆,进入了汽车消费、制造工业大国行列,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为25%,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5%。
但是,汽车在解决大众出行的问题的同时也面临被盗或汽车内财物被盗的问题,现有的汽车本身自带的或者市场上销售的报警系统功能不完整如汽车车门打开或没关上时并不会作出提示或者提示不清楚,这就直接导致被盗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防止汽车或者财物的丢失,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第三感应模块、CPU信息处理模块和声音警报模块;所述CPU信息处理模块分别与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第三感应模块和声音警报模块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
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和第三感应模块为红外线感应模块,采用PIR热释电传感器加工制成,其中感应范围为0m-8m。
所述CPU信息处理模块将收集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和第三感应模块的感应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其中CPU信息处理模块接收外部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信息进行处理,解除警报。
所述声音警报模块为小型扩音喇叭设置在汽车后备箱中。
所述CPU信息处理模块通过存储卡进行升级或报警指令修改,其中通过存储卡可对报警声音进行修改。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解决了
汽车安全问题,杜绝了汽车使用者因麻痹大意所造成的财物丢失,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维护方便、操作简单、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第一感应模块、2-第二感应模块、3-第三感应模块、4- CPU信息处理模块、5-声音警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用报警装置,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第三感应模块3、CPU信息处理模块4和声音警报模块5;CPU信息处理模块4分别与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第三感应模块3和声音警报模块5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
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和第三感应模块3为红外线感应模块,采用PIR热释电传感器加工制成,其中感应范围为0m-8m。
CPU信息处理模块4将收集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和第三感应模块3的感应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其中CPU信息处理模块4接收外部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信息进行处理,解除警报。
声音警报模块5为小型扩音喇叭设置在汽车后备箱中。
CPU信息处理模块4通过存储卡进行升级或报警指令修改,其中通过存储卡可对报警声音进行修改。
实施例
将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和第三感应模块3分别装配在汽车内部,再通过数据传输线将之与CPU信息处理模块4连接,最后将声音警报模块5装配在汽车后备箱中,通过数据传输线与CPU信息处理模块4连接;供电后进行调试,若使用者下车后或者上车后车门没有关闭或者关紧,则CPU信息处理模块4通过对实时接收的第一感应模块1、第二感应模块2和第三感应模块3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后,若符合发出警报条件指令,则发出警报指令通过声音警报模块5发出声音提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豪阳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豪阳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5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