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群之间正负汇流排直接串联无跨桥铅酸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5541.1 | 申请日: | 201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万忠;刘为胜;赵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06;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之间 正负 汇流 直接 串联 无跨桥铅酸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为一种极群之间正负汇流排直接串联无跨桥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自1860年发明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产品以其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其电池用途的不同,又分为几类电池,如汽车启动电池、牵引电池、储能备用电池及电动车用铅蓄电池等。然而不管哪一种电池通过多年的发展,其生产工艺都将逐渐由落后的手工操作,转化为机械化生产,提高其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电动车电池是中国15年来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目前其生产工艺相对逐渐成熟,质量相对稳定。然而其过高的铅用量,提高了自身成本之外,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何才能降低铅酸电池尤其是电动车电池的耗铅量,是摆在世界各国铅酸电池学者、专家、技术人员面前的共同课题。
众所周知,铅酸蓄电池用铅主要在其极板和极板、极群间连接件,其极板耗铅量的大小又主要根据与其对应的容量需求所决定,又取决于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然而无论正负板其利用率在当前环境与材料下,已经无法提高。要减掉其极板耗铅量,势必会降低电池容量,尤其是动力用铅蓄电池,严重影响其使用续行里程。传统的铅蓄电池中各个极群之间连接,无论是过桥焊接、穿壁焊接还是当前电动车电池流行的免焊接过桥,都必须采用汇流排外额外的铅连接件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群之间正负汇流排直接串联无跨桥铅酸蓄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极群之间正负汇流排直接串联无跨桥铅酸蓄电池,包括:极群组、电池壳体、引出端子、汇流排、凹槽、汇流排串联连接点、栅格、卡槽,所述电池壳体设置有若干极群组,极群组之间设有正负极引出端子、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部设有凹槽,汇流排串联连接处设有汇流排串联连接点、汇流排串联连接点,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栅格、卡槽。
所述凹槽深度为0.3~3mm。
所述卡槽内部尺寸与汇流排外部尺寸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极群汇流排之间连接及蓄电池中盖改型设计简单,易操作,根据不同规格型号电池,进行对应改型,不受限制。
1、电池极群与极群之间连接更直接,无额外铅零件或铅载体,降低电池内阻。
2、电池极群间汇流排正、负直接串联,一次铸焊成型,避免产生电池放电使用时的严重断格现象而失效。
3、电池耗铅量降低,成本得到降低,电池整体重量得到减轻,同时也间接减少了铅冶炼回收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操作工人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4、蓄电池中盖上与极群汇流排密封结合处,只需将卡槽长度扩大与汇流排长度略大即可,局部改型方便。
而且极群之间单纯由汇流排直接连接,无偏极柱,整体美观,质量易检查,一次铸焊成型,连接牢固可靠;该汇流排连接方式,所需铸焊模具较常规简单,减少模具开模难度及材料消耗费用,与汇流排连接相密封的对应电池中盖,改型简单,密封槽与连体汇流排长度相当即可,电池底壳在单格之间连体汇流排交汇处向下凹,下凹的尺寸根据汇流排厚度而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极群排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改型中盖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改型中盖的背面示意图。
图中:1、引出端子;2、汇流排;3、凹槽、4、汇流排串联连接点;5、汇流排串联连接点;6、栅格;7、卡槽;11~16极群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极群之间正负汇流排直接串联无跨桥铅酸蓄电池,包括:极群组、电池壳体、引出端子1、汇流排2、凹槽3、汇流排串联连接点、栅格6、卡槽7,所述电池壳体设置有若干极群组,极群组之间设有正负极引出端子、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部设有凹槽,汇流排串联连接处设有汇流排串联连接点4、汇流排串联连接点5,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栅格6、卡槽7。
所述凹槽3深度为0.3-3mm。
所述卡槽7内部尺寸与汇流排2外部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5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光治疗仪
- 下一篇:能提高方形钢壳电池安全性能的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