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岛式航空母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6306.6 | 申请日: | 2013-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0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费嘉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嘉琳 |
主分类号: | B63G11/00 | 分类号: | B63G1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岛式 航空母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母舰。
背景技术
未来的航空母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现有的美式的?苏式的?能否有所改变,有所突破呢?不论美式还是苏式的,它们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一旦舰体被毁,则会造成整体进水下沉。另外,舰体动力是单方向推进的,这会造成掉头转向慢、转弯半径大,机动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航空母舰结构存在的缺点,提出的一种浮岛式航空母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岛式航空母舰,包括水上舰体和水下舰体,其特征在于:水下舰体包括并排连接的上层梭型浮筒,每个上层梭型浮筒由一组上层子浮筒首尾连接组成,上层梭型浮筒下面间隔连接下层梭型浮筒,每个下层梭型浮筒由一组下层子浮筒首尾连接组成,上下层梭型浮筒的外围用钢板连接,每个下层梭型浮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旋推进器。
并排连接的上层梭型浮筒的数量优选为6个,下层梭型浮筒的数量优选为3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
上层梭型浮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锥形撞头;
由一组下层子浮筒组成的下层梭型浮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锥形动力舱,锥形动力舱中设有螺旋推进器;
两边的下层梭型浮筒的长度小于上层梭型浮筒的长度,中间的下层梭型浮筒的长度小于两边的下层梭型浮筒的长度;
每两个相邻的下层梭型浮筒与相邻的上层梭型浮筒之间分别连接有弧形钢板。
至少一个上层梭型浮筒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半长上层子浮筒,使相邻的上层梭型浮筒中的子浮筒采用错位连接,相邻的上下层梭型浮筒中的子浮筒采用错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设计理念——“三体”
三个下层梭型浮筒构成“三体”,当然扩大船体宽度仅仅只是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三体”船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航空母舰的宽度,而是为了下一个设计理念“六螺旋”作铺垫的。
第二设计理念——“六螺旋”
把航空母舰三个下层梭型浮筒前后端,分别设置三个螺旋推进器,就形成了“六螺旋”理念,当舰体需要调头时,可以直接启动另一端螺旋推进器,不必象传统的舰船那样采用大半径转弯才能调头,即可以双向行驶。“六螺旋”中的螺旋浆可以是隐性的。不用时,收缩在两头的下层梭型浮筒的锥形动力舱中,使用时推出螺旋浆即可,螺旋浆的浆叶是可以收放的。
正中间的下层梭型浮筒比外围的二个下层梭型浮筒要短一些,中间部位锥形动力舱主要是为了外围的螺旋浆出现故障时备用,也可作为加速行驶时使用。
且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三体六螺旋,可以根据需求,可以以此类推扩展成四体八螺旋,五体十螺旋等等样式。
第三个设计理念——“浮岛式”
“浮岛式航空母舰”实际上就是漂浮在海面上且能够动的飞机场。上下层梭型浮筒都是有若干子浮筒组成,每个浮筒都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有个别浮筒遭到破坏,并不影响其它浮筒的使用。
“三体”中的两个下层梭型浮筒之间留一半圆形空间,以利于水流从中间通过,从而减少行驶时,海水对航空母舰所产生的阻力。
紧贴着“三体”上部并排连接着的“六体”(即六个上层梭型浮筒)的设计理念与“三体”的设计理念相同,上下层梭型浮筒之间以及外围钢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利于水流从中间通过,从而减少行驶时,海水对航空母舰所产生的阻力。
第四个设计理念——“炸不沉的航空母舰”
“三体”或“六体”中的子浮筒采用错位连接模式,是“炸不沉的航空母舰”设计理念的依据。不论是水平位置上的浮筒还是上下位置上的浮筒。一律采用错位摆放的模式。就像用砖头砌墙一样,犬牙交错。这样可以使舰体的整体强度达到最大值,就像铁板一块。当航空母舰遭到火力破坏时不被炸沉!
“锥形撞头”及其相邻浮筒部位在吃水线以下,作为一种隐性防御措施,起到类似于汽车前后保险杠的作用,以防止正面及其后面两舰相撞情况的发生。
这种“锥形撞头”焊接在“六体”的两头。“六体”的整体长度比“三体”的整体长度长一些。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机动性、灵活性及速度均有大幅提高,
2、抗击打能力强,几乎永不沉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嘉琳,未经费嘉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6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裂导线用脚踏飞车
- 下一篇:10kV负荷切断式引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