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机吹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6708.6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3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文光 |
主分类号: | B21F3/00 | 分类号: | B21F3/00;H02K1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线机 吹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线圈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线机吹气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变压器、电抗器还是电机,都含有线圈,线圈的绕制一般都由相应的绕线机完成,现有技术的绕线机体型巨大笨重,控制复杂,本申请人针对其缺陷提出了气压控制的绕线机,大大减小了绕线机的体积和控制复杂度,本实用新型绕线机吹气装置就是其中一个关键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绕线机吹气装置,该绕线机吹气装置可以快速与绕线机定位模具的气道进行对接,并向绕线机定位模具的气缸送气,然后快速与绕线机定位模具脱离,使绕线飞叉能够继续工作(绕线飞叉围绕绕线机定位模具旋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绕线机吹气装置包括对接装置及推动所述对接装置移动的推动装置,所述对接装置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嘴及至少一个出气嘴。推动装置可以推出并收回对接装置,进气嘴可以外接气管并由充气嘴向外送气。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及与所述对接装置连接的活塞杆。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一接触板,所述进气嘴设置于所述接触板后端面,所述出气嘴设置于所述接触板前端面。接触板表面可以整体与绕线机接触,可以在接触时减少接触时充气嘴收到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装置连接有一支撑机构。如果选择的材料使接触板重量略大时,重力会增大推动时的摩擦,因而需要支撑对接装置减少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当所述活塞杆移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此种设计使支撑机构与气缸连接,同对接装置一同运动,节约空间,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一连接板,所述接触板的后端面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滑块以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多加一块连接板便于和对接装置和推动装置的连接操作,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板上设置有感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接触板的前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设为光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光传感器设为光纤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嘴设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绕线机吹气装置可以快速与绕线机定位模具的气道进行对接,并向绕线机定位模具的气缸送气,然后快速与绕线机定位模具脱离,使绕线飞叉能够继续工作。本实用新型推进了绕线机的技术进步。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的特征和方面。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绕线机吹气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绕线机吹气装置分拆零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伸出时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伸出时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绕线机吹气装置包括对接装置及推动所述对接装置移动的推动装置,所述对接装置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嘴112及至少一个出气嘴111。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12及与所述对接装置连接的活塞杆121。
优选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一接触板11,所述进气嘴112设置于所述接触板11后端面,所述出气嘴111设置于所述接触板11前端面。
优选地,所述对接装置连接有一支撑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滑块13和滑槽14,所述滑块13与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121固定连接,当所述活塞杆121移动时,所述滑块13在所述滑槽14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一连接板15,所述接触板11的后端面与所述连接板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滑块13以及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12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触板11上设置有感应装置113。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113设置在所述接触板11的前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文光,未经梁文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6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具用防锈油
- 下一篇:莫能菌素、盐霉素和拉沙洛西残留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