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瓶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6780.9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8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敬伟 |
主分类号: | B65D39/00 | 分类号: | B65D3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瓶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塞。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瓶塞,一般由硬质塑料制成,且没有设置排出酒气的结构,因此在塞入瓶子之瓶口时,无法将酒气排出,导致瓶塞会被酒气推挤而向外移动,瓶塞容易脱落。
另有一种现有技术的瓶塞,如证书号为I238139的台湾专利公开一种释压瓶塞,设有本体与软塞部,软塞部套设于本体,软塞部之外表面设有一个环条及4个排气条,环条呈径向凸出的环状,排气条间隔设于软塞部并沿着轴向而延伸,于环条及各排气条皆设有凹沟。各排气条的凹沟系用于排出酒气之用。
然而,由于环条呈环状所以占软塞部外周长比例太多造成排气条的凹沟占的比例太小,导致软塞部在塞入瓶子之瓶口的过程中,酒气无法有效且快速地排出至外界。并且,环条在塞入瓶口后会完全紧密地贴覆于瓶口内壁面,瓶子内的酒气不能与外界空气对流,无法像软木塞一样使瓶内的酒逐渐醇化。
另外,虽然软塞部系为弹性软质且能够回复原本的形状,但是环条占软塞部外周长比例太多,所以环条所产生的阻力强,导致使用者很难将瓶塞塞入瓶口。
因此,该专利存在环条占软塞部外周长比例太多,导致酒气无法有效且快速地排出至外界、塞入后酒气无法与外界空气逐渐对流,以及使用者很难将瓶塞塞入瓶口等缺点,实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专利有关于环条占软塞部外周长比例太多,导致酒气无法有效且快速地排出至外界、塞入后酒气无法与外界空气逐渐对流,以及使用者很难将瓶塞塞入瓶口的不足与限制,提供一种瓶塞。
本实用新型设有:
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一头部和一栓部,所述栓部固设于该头部的中间位置;以及
一软塞套,所述软塞套套固于本体的栓部,所述软塞套设有至少3个挤压凸部;各挤压凸部间隔位于该软塞套的外周面且呈径向凸出状,各挤压凸部皆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本体为硬质本体。
所述各挤压凸部的形状可为矩形,矩形的4个角呈弧状。
所述软塞套可设有2个卡制沟、4个挤压凸部、2条限位条和1个辅助凹部;所述2个卡制沟位于软塞套的内周面并分别与2个卡制肋结合卡制;所述4个挤压凸部等间隔位于软塞套的外周面且呈径向凸出状,4个挤压凸部皆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于4个挤压凸部之间而相对应等间隔形成4个排气间隙。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具体效益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
1.酒气快速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软塞套设有至少3个挤压凸部,由于挤压凸部的占软塞套外周长的比例小,因此挤压凸部之间而间隔形成的排气间隙较上述专利大,酒气在瓶塞塞入瓶子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排出至外界。
2.逐渐与空气对流:本实用新型在塞入后会与瓶口之间形成对流孔隙,酒气能与外界空气逐渐对流,达到醇化的作用。
3.容易塞入:使用者容易将瓶塞塞入瓶子,十分实用方便,且软塞套会回复原本形状,软塞套的外壁面会紧密地紧抵于瓶口,达到良好封闭的目的。
4.结合力量强:由于二卡制肋呈倾斜状并与二卡制沟结合卡制,因此在拔出瓶塞时,本体不会从软塞套脱落,实用性极佳。
5.加强结合力量:由于限位凹部与限位条、辅助肋与辅助凹部的结合,使得本体与软塞套的结合力量能够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垂直剖面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垂直剖面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剖面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剖面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准备塞入瓶口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塞入瓶口后软塞套回复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水平放大剖面图。
在图1~9中,各标记为:10、本体;11、头部;12、栓部;121、卡制肋;122、限位凹部;123、辅助肋;20、软塞套;21、卡制沟;22、挤压凸部;23、限位条;24、辅助凹部;25、对流孔隙;B、瓶子;B1、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本体10及一软塞套20等组件,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敬伟,未经林敬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6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料堆放装置
- 下一篇:高速公路浓雾区灯光辅助车距判断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