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7619.3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左同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便携式 组合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垃圾桶,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免不了会制造出大量的垃圾,垃圾的存储和堆放是家居生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家居清洁工作中扫帚、簸箕及垃圾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些东西的收纳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这些物品在收纳时需要各自独立放置,这样往往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些家庭为了节省空间,便于收纳,通常将簸箕放置于垃圾桶上,再将扫帚靠于垃圾桶一侧,但是这样会造成扔垃圾时的不便。
此外,现有的垃圾桶大多是不可移动的,在清洁过程中需要将垃圾桶通过人力来搬运转移;目前大多数垃圾桶为了耐用,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身比较沉重,再加上置于桶中的垃圾,会给垃圾桶的移动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可将扫帚、簸箕与垃圾桶合为一体,垃圾桶通过滚轮可随意移动,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有垃圾桶桶体,垃圾桶桶体内靠近垃圾桶桶底处设置有隔板,隔板与垃圾桶桶底之间设置有簸箕收纳盒,簸箕收纳盒内设置有簸箕,垃圾桶桶体一侧壁的中央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套接有手推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夹持器,垃圾桶桶体上靠近支撑杆中部的两侧各对称连接有一根支杆,支杆的下端都连接有滚轮,两个滚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簸箕收纳盒为抽拉式收纳盒。
支撑杆为可伸缩式杆,支撑杆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个夹持器。
夹持器包括有圆柱形固定机构,圆柱形固定机构由两个半圆柱体通过螺钉活动连接而组成,圆柱形固定机构一侧连接有夹持口,圆柱形固定机构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杆上,扫帚柄或拖把柄通过夹持口与支撑杆连接。
手推杆为U型杆、水平杆或者环形杆,手推杆的下端与支撑杆上端通过螺纹相套接。
两个支杆之间呈75°的夹角,每个支杆与支撑杆呈45°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将用于家居清洁的扫帚、簸箕与垃圾桶合为一体,节省了家居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轻巧,通过滚轮可随意移动,减小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采用环保型塑料制备而成、无毒无味、耐用;
(4)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外观大方简洁,适合家居、宾馆及办公室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1.垃圾桶桶体,2.垃圾桶桶底,3.簸箕收纳盒,4.夹持口,5.滚轮,6.支撑杆,7.手推杆,8.圆柱形固定机构,9.隔板,10.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便携式组合垃圾收集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垃圾桶桶体1,垃圾桶桶体1内靠近垃圾桶桶底2处设置有隔板9,隔板9与垃圾桶桶底2之间设置有簸箕收纳盒3,簸箕收纳盒3内设置有簸箕,垃圾桶桶体1一侧壁的中央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上端套接有手推杆7,支撑杆6上设置有夹持器,垃圾桶桶体1上靠近支撑杆6中部的两侧各对称连接有一根支杆10,支杆10的下端都连接有滚轮5,两个滚轮5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簸箕收纳盒3为抽拉式收纳盒。
支撑杆6为可伸缩式杆,可以根据扫帚柄或拖把柄的长度进行调节,支撑杆6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个夹持器,夹持器包括有圆柱形固定机构8和夹持口4,圆柱形固定机构8由两个半圆柱体通过螺钉活动连接而组成,圆柱形固定机构8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口4,圆柱形固定机构8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杆6上,扫帚柄或拖把柄可通过夹持器的夹持口4固定于支撑杆6上。
手推杆7的形状可以为水平杆、U型杆或者环形杆,手推杆7的下端与支撑杆6上端之间采用螺纹相套接。
两个支杆10之间呈75°的夹角,支杆10与支撑杆6呈45°的夹角。
支杆10与垃圾桶桶体1之间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直接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7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反射光学膜片的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果蔬切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