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9715.1 | 申请日: | 201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3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穆根胥;刘建强;赵智强;王克;李锋;阎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F24J3/08;C02F1/38;C02F1/5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使宝贵的地热资源开发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从规划角度限制开采,鼓励研究地热回灌等新技术。结合地热流体赋存特征,进行地热尾水回灌试验,通过人工方式补给地热流体储层,可以维持和恢复储层压力,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持续开采的必由之路。为此,从2002年至今,西安市、咸阳市两地均进行了多次尝试性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鉴于关中盆地蓝田灞河组孔隙热储埋深大(>1300m),储层原始压力大,导致回灌量小,回灌持续时间短,地热回灌难以推广。增加回灌量、延长回灌时间,是当前地热回灌推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陕西省关中地区地热回灌仍旧采用浅层松散堆积物含水层的回灌工艺,即把通过热交换的尾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回灌入地热井中,回灌中没有考虑深层地热水水质复杂,矿物成份多,含量高,地热储热层孔隙小、连通性差,原始储热层压力高等与浅层常温回灌的差别,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地热回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地热采暖之后尾水由于具有高矿化或部分有毒有害元素,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热储层地热流体天然补给量少,径流迟缓,只有通过回灌才能减缓储热层压力下降,延长地热井寿命,使得地热资源能长久开采,走循环开采道路。地热尾水回灌不下去,主要原因是储层堵塞,堵塞类型分物理(碎屑物)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另一个原因是储层压力顶托。化学堵塞产生的原因是不同水质地热流体混合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沉淀、析出)及与储热层岩石矿物之间反应后形成的固体或胶状物的堵塞;另一种情况是回灌的低温流体由于储层的温度升高而形成的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的堵塞。生物堵塞主要是抽出地热流体经过输送管道、热交换器再通过管道输入回灌井过程中一些污染细菌在有利环境繁殖而造成的堵塞。物理(碎屑物)堵塞主要由于回灌水中碎屑粉粒粒径大于储层孔隙直径、流速减慢沉淀等原因堵塞回灌储层中孔隙而引起。针对这些不同堵塞因素,疏理影响回灌的关键因素,通过一些设施、工艺、流程来增加回灌量是可行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该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地热水回灌过程中的物理堵塞,并可大大减少了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能够在深埋新近系地热储层中大幅提高回灌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间的旋流除砂器、沉淀池、第一调蓄池、过滤器和第二调蓄池;所述抽水井的出水管与旋流除砂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旋流除砂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地热水排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三输送管与第一调蓄池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通过第四输送管与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输送管与第二调蓄池连通,所述第二调蓄池通过第六输送管与回灌井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内设置有与第四输送管连接且用于将第一调蓄池内的地热水泵送至过滤器的加压输送泵,所述第二调蓄池内设置有与第六输送管连接且用于将第二调蓄池内的地热水泵送至回灌井的加压回灌泵,所述第三输送管与第一调蓄池之间设置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由石英砂构成的过滤墙,所述过滤盒靠近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筛网,所述过滤盒靠近第一调蓄池的一侧设置有护网,所述第二调蓄池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密封盖,所述回灌井的井口安装有第二密封盖。
上述的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用于将地热水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
上述的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和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的滤芯,所述第四输送管与过滤器的连接点位于滤芯的下方,所述第五输送管与过滤器的连接点位于滤芯的上方。
上述的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墙的厚度为24cm。
上述的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目数为200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沉淀池并使沉淀池内的地热水自流进入第一调蓄池,既对水中悬浮物进行了处理,又减少了一级水泵,降低回灌水处理费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池、筛网和过滤墙,使得过滤后水中悬物物粒径基本<3μm,并对水中的胶体、铁、锰、细菌有明显去除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未经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9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水回用装置
- 下一篇:无水箱即热式净化开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