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边输出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0289.3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语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森自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H02H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1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边输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电子产品上,对于电流输出电路的设计主要采用高低边驱动集成芯片来实现,但对于低电流输出要求的产品上,例如10~100mA的电流输出要求,采用这种集成芯片会带来较高的成本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负载保护功能的高边输出驱动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边输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PN三极管、PNP三极管以及第一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构成达林顿复合三极管,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为驱动电路的驱动端,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级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接地,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级与电源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本方案还包括复合二极管以及第二电阻,所述复合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复合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经所述复合二极管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本方案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后接地。
本方案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级连接。
本方案还包括ESD保护电容,所述ESD保护电容与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地。
所述达林顿复合三极管为BC847B三极管,所述复合二极管为BAW56复合二极管。
所述电源为12V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3.3千欧,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2.2千欧,所述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的阻值均为47千欧,所述ESD保护电容的100nF。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分立器件组成,无集成芯片,成本低,使需要多路电流输出电路功能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成本竞争力;
2、具有自我保护功能,能够确保外部电路对地短路或过载的情况下,电路输出自动关断;
3、输出电流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电阻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边输出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复合二极管CR、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ESD保护电容C1。
NPN三极管Q1作为驱动电路的第一级驱动管,其集电极与PNP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形成对PNP三极管Q2的驱动连接,两者构成达林顿复合三极管,由此可通过NPN三极管Q1的基极以很小的电流驱动PNP三极管Q2输出。
考虑到低电流驱动输出的需求,该达林顿复合三极管选择能驱动的最大电流为100mA,型号为BC847B。
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为驱动电路的驱动端,NPN三极管Q1的发射级与第一电阻R1串联后接地。
PNP三极管Q2作为第二级驱动管,其发射级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电阻R1用于配置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通过其电流的设置,使Q1,Q2三极管确保在饱和导通状态,就可以完成最终低电流输出的要求,以分立器件的方式,实现了驱动电路的低成本设计。
同时,第一电阻R1的值会影响负载有效值的范围,即过载保护的范围值。
本实施例通过复合二极管CR以及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来实现对负载的短路和过载保护。
具体地,复合二极管CR的负极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正极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复合二极管CR的负极可由MCU驱动,并同时受输出端电压的钳位,复合二极管CR作为对NPN三极管Q1基极的钳位保护,在输出端负载短路的情况下,控制驱动关断输出,复合二极管CR可以选择复合管BAW56,使正向压降和正向电流具有相同特性。
第二电阻R2经复合二极管CR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用于配置NPN三极管Q1基极电流的电阻,同时该电阻的值会影响负载有效值的范围,即过载保护的范围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森自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江森自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0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压的透气防渗毯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富营养化水体资源化治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