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2691.5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谭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电子 控制 模块 自动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电子控制模块(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自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汽车智能化和舒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身系统涉及的微处理器也越来越多,因此对ECU的测试十分必要。
然而,现有对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测试多为实车测试,存在着效率低、精度差,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于一些高强度的测试也不易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实车测试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所述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仿真负载板卡、采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和所述自动测试系统供电;所述仿真负载板卡,其一端与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输入的测试参数,向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提供负载和/或向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故障注入;所述采集模块,其一端与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输出的信息;以及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配置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的测试参数,并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生成测试报告。
可选地,所述仿真负载板卡包括:内部电阻器,所述仿真负载板卡通过所述内部电阻器模拟所述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的负载。
可选地,所述仿真负载板卡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仿真负载板卡通过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仿真负载板卡外部的负载连接。
可选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用于显示所述测试报告的显示单元。
可选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用于输入测试参数的输入单元。
可选地,所述仿真负载板卡与一个或多个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自动测试系统的仿真负载板卡连接一个或多个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利用人机交互模块对仿真负载板卡进行配置,以对各种车身电子系统的性能、车载网络功能和故障诊断等进行测试,然后通过采集模块采集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的输出信息,最后可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根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输出测试报告,可使用户方便地对不同的车身电子控制模块进行黑盒测试并查看测试报告,也可根据测试需求或模块功能进行测试项的选择或外部负载的配置,以解决现有实车测试中成本高、一致性差、受限于主观感受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仿真负载板卡的结构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人机交互模块的结构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测量模块的结构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人机交互模块的运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一个或多个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与自动测试系统的仿真负载板卡连接,然后利用人机交互模块进行仿真负载板卡的配置,通过采集模块对被测试的ECU(电子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电流和信号等进行采集,并由人机交互模块生成测试报告。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电子控制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1、仿真负载板卡12、采集模块13和人机交互模块14,其中,
电源模块11分别与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14连接,该电源模块11用于向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和自动测试系统供电。
可选地,该电源模块11可以向自动测试系统提供欠压环境或过压环境。例如通过改变电源模块11的输出可模拟被测试的电子控制模块的输入电压,以进行与过压或欠压相关的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清水过滤站
- 下一篇:一种管式过滤器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