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通风道吹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2741.X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和龙;李明;王忠;崔振瑞;张志广;宋丽伟;马洪波;赵兴贵;丁全利;李东;李德昆;龚海涛;刘京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通 风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减少积灰、提高风道通风面积的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电厂的锅炉烟风系统一般采用的通风方式为平衡通风方式,利用送风机正压头克服空气流通过程中的阻力,利用引风机的负压头克服烟气流通过程中的阻力,使炉膛出口为微负压,可以减少漏风并且较为安全。
请参阅图1,现有的锅炉烟风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送风机将空气送往两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01,锅炉的热烟气将其热量传送给进入的空气,热空气从空气预热器出口02分为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及进入制粉系统的热风等。一次风在混合器处与煤粉混合,经输粉管进入燃烧器。二次风经过二次风道,并通过各调节挡板而进入炉膛,与一次风混合加强燃烧。携带少量煤粉的三次风,经过三次风火嘴进入炉膛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将热传递给炉膛水冷壁、屏式过热器,继而穿过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进入后竖井和烟道,最后进入电除尘器和脱硫装置,流向烟囱排出。
由于旋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大,从而使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风携带有大量的飞灰。热风中携带的飞灰由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一般都小于200μm,而以10—30μm居多。当含灰的热风到达19.5米热风联通风道时,这些微小灰粒便会在联通风道上沉积下来,形成积灰。
据统计,积灰情况较为严重时,其高度可达每6个月500—600mm,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设备隐患包括:(1)联通风道03流通面积仅为1700mm*1700mm,若积灰严重将阻碍烟风系统的畅通;(2)积灰的重量将对联通风道03形成压力,容易引起联通风道03变形,甚至造成联通风道03坍塌;(3)联通风道03内积灰严重、风速降低时,会导致三次风管内煤粉沉积燃烧。
综上所述,空气预热器出口02的联通风道03处的积灰带来巨大的设备隐患,因此在空气预热器出口02的联通风道03处加装吹灰系统以降低积灰数量,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消除空气预热器出口联通风道积灰的吹灰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通风道吹灰装置,用于清除空气预热器出口的联通风道内的积灰,包括风源端、送风管道及吹灰管,所述风源端用以产生清除积灰所需的风能,所述送风管道将所述风源端产生的风能输送至所述吹灰管,所述吹灰管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出口的联通风道内,用以吹除所述联通风道内的积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联通风道吹灰装置,其中,所述吹灰管下侧包括多个吹灰孔,所述吹灰孔分为两排,分别位于与所述吹灰管正下方中线呈15度角的两侧,每排包括对称设置的三对共六个吹灰孔,每对吹灰孔的直径分别为6mm、8mm和10mm,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分布;每排相邻两个吹灰孔之间的间距分别为200mm、180mm和150mm,沿中心向两侧递减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联通风道吹灰装置,其中所述送风管道靠近所述风源端处设置有闸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联通风道吹灰装置,其中所述风源端包括两个,分别为一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联通风道吹灰装置可以有效减少联通管道内积灰,提高风道内通风面积,消除因积灰过多产生过大载荷而引起的风道变形,同时降低因积灰过多而投入的人力及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锅炉烟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空气预热器;02-空气预热器出口;03-联通风道;04-积灰;10-风源端;20-送风管道;30-吹灰管;40-吹灰孔;50-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作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吹灰装置主体部分设置在空气预热器出口02的联通风道03内部,使联通风道03内的积灰04被再度吹起形成悬浮状态,并随着联通风道03内的风力排走,从而降低联通风道03内积灰04的产生,保证积灰04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未经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