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2831.9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蔡进忠;李春花;彭毛;雷萌桐;李志宁;胡国元;陈海平;刘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16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刍动物 线虫 寄生 阶段 幼虫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反刍动物线虫病病原种类复杂,常在春季出现成虫寄生高潮,长期以来,对其病原的感染季节,防制时间等,在国内研究者中尚存在多种不同意见,而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数量统计对研究以上问题占有决定性的意义,其次,评价抗蠕虫药的驱虫效果,也要检查药物对亲组织期幼虫的作用,由于寄生阶段幼虫分离方法所限,对反刍动物线虫感染动态研究及药效评价等停滞在成虫、虫卵水平上,尚不能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进行有效的研究,因此,试验选择出一种较好的线虫寄生阶段幼虫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在科研、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于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检查,已有多种方法及与其配套的分离装置,常用的分离方法主要有贝尔曼氏法、胃酶消化向热法和琼脂向热法等,在应用贝尔曼氏法检查时,必须使用贝尔曼氏装置,其主要由普通玻璃漏斗、胶皮管、小试管等连接而成;胃酶消化向热法的装置主要由漏斗、粗纱网、细玻璃珠、玻璃棉等组成的类似贝尔曼氏法装置构成;琼脂向热法的装置主要由培养皿、琼脂纱布网、滤纸条等构成,这些方法及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如贝尔曼氏法由于普通玻璃漏斗(直径10cm)和小试管(长2cm)小,所盛装的水和粪便样品量少,进而所收集的线虫幼虫数量也就少,导致幼虫检出率低,灵敏性较差,仅能检查肺线虫1期幼虫;胃酶消化向热法及其装置不能用于对胃肠内容物材料的检查,其检出效率低,镜检不够方便;琼脂向热法及其装置对幼虫的检出效率较低,其分离装置复杂,检查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贝尔曼氏法由于普通玻璃漏斗和小试管小,所盛装的水和粪便样品量少,进而所收集的线虫幼虫数量也就少,导致幼虫检出率低,灵敏性较差,仅能检查肺线虫1期幼虫;胃酶消化向热法及其装置不能用于对胃肠内容物材料的检查,其检出效率低,镜检不够方便;琼脂向热法及其装置对幼虫的检出效率较低,其分离装置复杂,检查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所述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包括:培养皿、四耳防锈金属圈、纱布网;
所述四耳防锈金属圈设置在所述培养皿,所述纱布固定在所述四耳防锈金属圈上。
进一步,所述纱布通过棉线缝制固定在四耳防锈金属圈上。
进一步,所述四耳防锈金属圈通过四耳托架于培养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利用线虫寄生期幼虫的趋水性和趋热性原理,提供一种程序简便、检出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清洁度高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及其检查方法。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检出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耳防锈金属圈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耳防锈金属圈的侧视图。
图中:1、培养皿;2、四耳防锈金属圈;2-1、四耳;2-2、金属圈;2-2-1、针孔;3、纱布网;4、备检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该反刍动物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分离装置包括:培养皿、四耳防锈金属圈、纱布网;
四耳防锈金属圈设置在培养皿上,纱布固定在四耳防锈金属圈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纱布通过棉线缝制固定在四耳防锈金属圈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四耳防锈金属圈通过四耳托架于培养皿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未经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2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