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3687.0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焦瑯珽;冉隆;兰静;匡礼毅;刘昌球;冯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特大 流量 冲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洗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润滑系统的管道经酸洗后,需要对管道进行一次油冲洗,以清除管道内的颗粒状污染物,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清洁度。
中国专利CN2882825Y于2007年3月28日公开了一种大流量紊流油冲洗装置,其中包括油箱、油泵、过滤器、加热冷却装置、底座和临时管路,油箱固定在底座上,油箱上开设有透气孔、清洁入孔,并设有温度计、油位计,油箱内部底面设有加热冷却装置,其一侧下部开有排油口,上方经过滤器连接回油总管,油箱另一侧下方连接油泵吸入口,油泵出口经临时管路和待洗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该大流量紊流油冲洗装置的油泵为大流量泵;过滤器有多组。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大流量紊流油冲洗装置虽然能使管道内的油流呈紊流状态有效地冲刷管道内表面,在流体力学中通常可以将紊流看作两个流动的叠加,即时间平均流动和脉动的叠加,某点在某一瞬时x方向的速度ux就等于时间平均速度 和该瞬时脉动流速的代数和。但其没有任何指示冲刷管道的油流流量的大小,且油冲洗装置采用临时管路,故其整体性差,使用不便,转场更困难。
目前大型组液压润滑系统的油冲洗系统管径以及冲洗回路系统的管线长度都呈现增大的趋势,为了快速地达到回路的冲洗质量,常常选择大流量的冲洗设备,但已知的油冲洗系统的流量为60m3/h,压力为1.6MPa的冲洗设备无法满足冲洗时间、冲洗效率的冲洗质量的要求。
目前已知的大流量油冲洗装置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比已知的油冲洗系统的流量高一倍以上的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包括油箱,油泵,过滤器,电气控制柜,加热器,底座,泄压管和管道支架,油箱固定在底座上,油箱上开设有透气孔、清洁入孔,并设有温度计、油位计,油箱内部底面设有加热器,其一侧下部开有排油口,上方经过滤器连接回油管,油箱另一侧下方连接油泵吸入口,油泵出口经管路和待洗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箱的容积≥7m3,装油量≥4666L,油箱上设置1个现场磁性翻板式液位计,量程为0~1400mm;
所述油泵采用三螺杆成套泵,流量132m3/h,压力1.6 MPa;
所述过滤器设置4个过滤器并联成一组,630 L/min流量;
所述电气控制柜设置在油箱和油泵之间,电机启动采用星三角降压启动,电气控制柜设置电压、电流指示监测;加热器连接成两组三相380伏,接触器控制,能根据环境温度及油箱油温温度指示人工选择投入;
所述加热器为6组两相380V,4kW加热器设置在油箱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其中所述油泵设置泵吸口高度为0.15m。
前述的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其中所述油泵的三螺杆成套泵是由天津泵业机械集团生产的3GS100*2型和SNH1700U-W52型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特大流量油冲洗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冲洗流量大,运输、转场方便;
2、检修维护简单、节约滤芯且更换方便;
3、冲洗时间短、提高清洗效率、节约工期;
4、整套设备运输,无需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冲洗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冲洗设施整体外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冲洗设施整体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油箱,2油泵,3过滤器,4电气控制柜,5加热器,6底座,7泄压管,8管道支架,9回油管,10电机,11油泵进口管,12油泵出口管,13压力表,14温度计,15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3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