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6374.0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信号与光信号传输的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发展普及,线缆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消费性电子、家电及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的连接中,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采用电信号传输的线缆已不能满足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传输速率的线缆。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其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第一接地导体、包裹差分信号导体的绝缘体、包裹绝缘体的第一麦拉层、位于第一麦拉层外部的铝箔麦拉层及绝缘外被层,所述第一接地导体位于绝缘体与第一麦拉层之间,所述线缆还包括位于绝缘体与第一麦拉层之间的第一裸光纤,所述第一裸光纤与第一接地导体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裸光纤与第一接地导体被绝缘体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地导体与第一裸光纤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之间的连接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导体、第二接地导体、第二裸光纤、包裹差分信号导体的绝缘体及包裹绝缘体的第二麦拉层,所述第二麦拉层位于铝箔麦拉层的内部,第一、第二麦拉层相互挤靠在一起,第二接地导体与第二裸光纤位于绝缘体与第二麦拉层之间而被绝缘体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地导体、第二接地导体、第一裸光纤及第二裸光纤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第二接地导体位于第一、第二裸光纤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接地导体与第二裸光纤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第二对差分信号导体之间的连接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二对差分信号导体之间的连接线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平形。
本实用新型线缆包括位于绝缘体与第一麦拉层之间的第一裸光纤,所述第一裸光纤与第一接地导体间隔开,线缆可以传输电信号与光信号,相对于只能传输电信号的线缆会快很多,本实用新型线缆能够满足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快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100设置为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设置为椭圆形或扁平形状等,线缆100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11、第二对差信号导体12、第一接地导体21、第二接地导体22、第一裸光纤31、第二裸光纤32、包裹各差分信号导体11、12的绝缘体40、包裹在绝缘体40外部的第一、第二麦拉层51、52、位于第一、第二麦拉层51、52外部的铝箔麦拉层60、绝缘外被层70。
第一、第二接地导体21、22位于第一、第二裸光纤31、32的内侧,第一接地导体21与第一裸光纤31被夹持在绝缘体40与第一麦拉层51之间,第二接地导体22与第二裸光纤32被夹持在绝缘体40与第二麦拉层52之间,各差分信号导体11、12外部的绝缘体40之间分别独立设置。第一接地导体21与第一裸光纤31被绝缘体40间隔开,第一接地导体21与第一裸光纤31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11之间的连接线;第二接地导体22与第二裸光纤32被绝缘体40间隔开,第二接地导体22与第二裸光纤32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第二对差分信号导体12之间的连接线;第一接地导体21、第二接地导体22、第一裸光纤31及第二裸光纤3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对差分信号导体11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二对差分信号导体12之间的连接线相互平行,第一、第二麦拉层51、52相互挤靠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线缆100由于设置有差分信号导体11、12与裸光纤31、32,线缆100可以传输电信号与光信号,相对于只能传输电信号的线缆会快很多,本实用新型线缆100能够满足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快的需求。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6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用七类数据传输缆
- 下一篇:一种光源与驱动分离的LED电子显示屏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