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盾构洞内始发反力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7900.5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2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司景钊;马林坡;任成国;杨国亮;孟祥辉;张志达;杨帆;张永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始发 反力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洞内始发反力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盾构法隧道已成为我国软土地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施工方法。所谓盾构法隧道,是指采用盾构掘进机进行开挖,钢筋混凝土管片作为衬砌支护的隧道暗挖施工法。采用盾构法建造隧道或各种地下管道,一般是在预先建造好的工作井内进行盾构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转,并将其准确地搁置在符合设计轴线的基座上,待所有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沿设计轴线向地层内掘进施工(盾构始发)。当盾构将要到达终点时,准确测定盾构的现状位置,并调整和控制其姿态,使盾构正确无误地进入预先建造安装好的接收井内的基座上(盾构到达)。
盾构的始发工序是盾构法建造隧道的关键工序,该工序施工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成后隧道或管道的轴线质量、始发段洞口处环境保护的成效及工程施工的成败。
盾构始发推进之前,需要在盾构始发工作井内安装盾构始发推进反力架,第一环负环管片安装在盾构始发推进反力架上,盾构始发时千斤顶经过负环管片传递到反力架上,从而提供盾构始发推进反力,并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平衡盾构所受的阻力与摩擦力。反力架是隧道管片结构定位的基准,决定了负环管片的安装定位,同时起到稳定管片及盾构始发推进的作用。
目前,盾构洞内始发均采用反力墙始发,存在以下问题:
1)工期长,通常施工工期长达60天;
2)施工难度大,因隧道内场地限制,混凝土运输难度较大,且无法使用模板台车,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困难;
3)施工时,先现浇完二衬混凝土墙(兼反力墙)再安装预制管片(盾构始发环),管片与预制混凝土之间存在较大间隙,防水不易处理,对区间整体防水存在影响;
4)由于盾构车架影响,二衬浇筑无法使用模板台车,只能使用数百块小模板安装施工,二衬表观质量相对模板台车施工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盾构洞内始发反力架,能够大大提高隧道洞内始发段的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洞内始发反力架,包括一框架、支撑杆A和支撑杆B,所述框架由左、右支梁和顶梁连接组成的门形结构,且顶梁呈弧形,框架通过左、右支梁固定在隧道仰拱的混凝土面上,框架的左、右支梁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A,支撑杆A的一端连接在框架上,支撑杆A的另一端连接在隧道仰拱混凝土内的预埋钢板上,所述支撑杆B的一端连接在框架的顶梁上,支撑杆B的另一端连接在隧道钻爆段的初支钢拱上。
进一步地,框架的左支梁和右支梁上均连接有2根支撑杆A。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A为φ300mm的钢管。
进一步地,框架的顶梁上连接有8根支撑杆B。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B为φ150mm的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左支梁和右支梁均是由H400型钢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顶梁是由9块H400型钢对焊拼接组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一方面,能够大大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是采用钢构架的整体结构,材料运输相对简单,且可以使用模板台车,无需考虑模板支撑体系;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进行隧道施工,是先安装预制管片,再现浇二衬混凝土,管片与二衬之间结合紧密,防水效果较好;另外,二衬混凝土浇筑时,盾构及车架已完全进入土体,因此,二衬混凝土浇筑可以使用整体模板台车,表观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安装示意图;
图中:1-仰拱;2-左支梁;3-支撑杆B;4-顶梁;5-支撑杆A;6-右支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一种盾构洞内始发反力架,包括一框架、支撑杆A 5和支撑杆B 3,所述框架由左支梁2、右支梁6和顶梁4连接组成的门形结构,且顶梁4呈弧形,框架通过左、右支梁固定在隧道仰拱1的混凝土面上,框架的左、右支梁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A 5,支撑杆A 5的一端连接在框架上,支撑杆A 5的另一端焊接在隧道仰拱1的混凝土内的预埋钢板上,所述支撑杆B 3的一端连接在框架的顶梁4上,支撑杆B 3的另一端连接在隧道钻爆段的初支钢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7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回复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电动门自动上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