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融还原炉与前置炉的感应加热连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9271.X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朱琳琳;石小钊;陈龙;陈新刚;宁廷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0 | 分类号: | C2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还原 前置 感应 加热 连通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融还原炉与前置炉的感应加热连通管,属于熔融还原炉向前置炉输送铁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融还原法炼铁是正在兴起的新型炼铁方法,由于它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较低和与环境相对友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通常,在熔融还原炉中获得的铁水用连通管导入前置炉中,因此,连通管内经常性地充满着铁水。
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⒈在铁水输送暂停的期间或者当铁水的流速很低时,由于热量的散失不可避免,连通管内的铁水偶有冻结的情形出现。这对高强度、高连续性冶炼的熔融还原炉来说,即使是偶发的冻结问题,也是不能允许的。
⒉一旦出现连通管内的铁水冻结,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熔融还原炉与前置炉的感应加热连通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在连通管处,设置感应加热器,给连通管内的铁水补充热量,以避免连通管偶有冻结的缺陷发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1.在正常状态下,避免出现连通管冻结的问题。
2.在非常状态下,一旦出现了连通管冻结的问题,也能够方便地将其熔通。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熔融还原炉与前置炉的感应加热连通管,包括连通管的耐火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衬套在内的所述的连通管,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在所述的连通管处设置着给铁水提供热量的感应加热器。在正常情况下,该感应加热器提供给铁水的热量以能够弥补铁水散失的热量为宜;当在非常状态发生后且发生了连通管被冻结的情形,也可以加大感应加热器的功率,以便用它将冻结的铁水熔化并将连通管打通。
为了防止加热的不均匀,建议所述的感应加热器采用中频或中频以下的频率,并进一步建议采用工频加热的方式。
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可以采用将铁水柱包容在螺旋管之内的形式;也可采用外置式的感应加热器;外置式感应加热器的其机理,就像热处理工艺中对大平面进行表面加热那样,可以给感应加热器的维修和更换提供方便。
为了防止感应加热器的线圈本身温度过高甚至被熔化,还建议采用水内冷式的感应加热器线圈。
当采用水内冷式的感应加热器线圈时,为了防止线圈因意外渗漏引发汽体爆炸,建议使该感应加热器线圈所在的位置与大气是自由连通的;必要时,也可以使该感应加热器所在的位置与熔融还原炉的炉内空间是自由连通的。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1.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可靠地避免出现连通管冻结的问题,提高熔融还原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作业率。
2.即使出现了非正常情况,例如突发性停电的发生,使连通管冻结时,也能够方便地将其打通,使其对熔融还原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
3.由于交变磁场还能够产生对铁水的附加搅拌作用,能够强化连通管内的铁水与熔融还原炉和/或后续的精炼炉中的金属液的热交换,也有助于防止铁通道内的铁水的冻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附图3页,共3幅。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其中,图3是图2的A-A剖面放大图,以便看清该剖面的具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在图1中,1表示熔融还原炉内的铁水。2表示滞留在连通管内的铁水。3表示在前置炉中的铁水。4表示熔融还原炉内的渣液。5表示在前置炉中的渣液。6表示熔融还原炉的耐火衬。7表示前置炉的耐火衬。8表示连通管的耐火衬套,且包括耐火衬套在内的整个连通管均由绝缘材料制成。9表示给铁水提供热量的感应加热器,它是一种螺旋管式的感应加热器,且其线圈的内部通有冷却水,冷却水的流向如箭头所示。
当给感应加热器通电后,它将给连通管的耐火衬套8内的铁水2加热,补充其散失的热量,以防止铁水的冻结或者使已经冻结的铁水熔化。
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它采用的是3个外置式的感应加热器10。
其余,可参见实施例1和本说明书的有关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实施例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个案,它们的作用之一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不应认为是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92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变电所的即时无线报警装置
- 下一篇:智能移动终端控制电子锁系统